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外交博弈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课题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5-17页 |
·环境外交和气候变化的定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回应 | 第19-22页 |
第3章 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化进程 | 第22-26页 |
·第一阶段 初步政治回应时期 | 第22-23页 |
·第二阶段 国际气候公约谈判时期 | 第23-24页 |
·第三阶段 《京都议定书》签署谈判时期 | 第24页 |
·第四阶段 《京都议定书》生效谈判时期 | 第24-26页 |
第4章 气候变化问题的外交博弈 | 第26-34页 |
·环境外交的博弈理论 | 第26-27页 |
·气候谈判中的国家利益集团 | 第27-29页 |
·气候谈判中的主要矛盾 | 第29-34页 |
·南北矛盾 | 第29-32页 |
·北方内部矛盾 | 第32-34页 |
第5章 跨世纪的《京都议定书》 | 第34-40页 |
·《京都议定书》的经济影响 | 第34-36页 |
·《京都议定书》的政治影响 | 第36-40页 |
第6章 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外交 | 第40-54页 |
·“单边主义”美国 | 第40-47页 |
·驳斥美国退出议定书的理由 | 第41-43页 |
·问题的实质分析 | 第43-44页 |
·未来的走向 | 第44-47页 |
·机遇和挑战并存中的中国 | 第47-54页 |
·清洁发展机制带来的短期机遇 | 第47-48页 |
·面临的长期挑战 | 第48-51页 |
·中国的应对方略 | 第51-54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主要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