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基于GIS和ANN的宁化县生态经济类型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生态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衡量第10-11页
     ·生态经济模型的建立第11-12页
     ·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和生态经济区划第12-13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宁化县生态经济状况概述第16-21页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第16-17页
   ·生态自然条件状况第17-19页
     ·地形地貌第17页
     ·气候和水文状况第17-18页
     ·土壤植被状况第18-19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19-21页
     ·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第19页
     ·经济发展状况第19-20页
     ·社会发展状况第20-21页
第3章 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第21-29页
   ·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概念第21页
   ·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第21-22页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第21页
     ·动态发展和阶段性相统一原则第21-22页
     ·乡镇行政区完整性原则第22页
   ·生态经济类型划分指标体系第22-26页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2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2-23页
     ·生态经济指标的含义第23-26页
   ·运用GIS提取有关数据第26-29页
     ·提取地形起伏度第26页
     ·提取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第26-27页
     ·提取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第27-29页
第4章 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方法第29-47页
   ·系统聚类法第29-30页
   ·物元模型综合评判法第30-35页
     ·确定经典域、节域和待判物元第31-32页
     ·计算待判样本与各评价等级的单指标关联函数第32页
     ·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第32-33页
     ·计算待判样本与各评价等级的多指标综合关联度第33页
     ·模型应用第33-35页
   ·人工神经网络法第35-45页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第36-38页
     ·BP算法原理第38-42页
     ·生态经济综合评判BP模型第42-45页
   ·比较系统聚类法、物元模型综合评判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第45-47页
     ·人工神经网络法与系统聚类法的比较第45-46页
     ·人工神经网络法与物元模型综合评判法的比较第46-47页
第5章 生态经济类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第47-58页
   ·系统的目标与原则第47-48页
     ·系统的目标第47页
     ·系统设计的原则第47-48页
   ·开发模式与开发环境第48-49页
     ·开发模式选择第48-49页
     ·开发环境第49页
   ·系统设计第49-50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49页
     ·系统功能设计第49-50页
   ·系统实现第50-55页
     ·系统启动界面第50-51页
     ·系统主界面第51页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第51-55页
   ·宁化县生态经济综合评判结果分析第55-58页
     ·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状况好型第55-56页
     ·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较好型第56页
     ·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状况中等型第56-57页
     ·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较差型第57页
     ·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状况差型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65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学生会话风格的性别差异
下一篇:进化过程中的生态位构建理论及其空间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