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 引言 | 第1-2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23-42页 |
| 一.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 | 第23-33页 |
| 1. 古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 第23-27页 |
| 2. 现代医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的研究 | 第27-33页 |
| 二.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33-42页 |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33-37页 |
| 2. 诊断及治疗 | 第37-4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2-62页 |
| 一. 病例选择 | 第42-45页 |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42页 |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第42-43页 |
| (三) 病例纳入标准 | 第43页 |
| (四) 病例排除标准 | 第43-44页 |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4-45页 |
| (六)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 二. 临床资料 | 第45-48页 |
| 三. 治疗方法 | 第48页 |
| 四. 治疗结果 | 第48-62页 |
| (一)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 第48-59页 |
| (二)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第59-60页 |
| (三)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 第60页 |
| (四) 疗效与时间关系 | 第60-61页 |
| (五) 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 | 第61-62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62-68页 |
| 1. 中医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机理的认识 | 第62-63页 |
| 2. 加味痛泻药方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第63-64页 |
| 3. 加味痛泻药方单味药现代研究药理研究 | 第64-65页 |
| 4. 加味痛泻药方的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5. 加味痛泻药方的创新之处 | 第66-67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 结语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附录 | 第75-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