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

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引言第1-9页
一、贷款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第9-16页
 (一) 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第9-13页
  1.以虚假手段骗取贷款后又归还贷款的第10页
  2.以虚假手段骗取贷款后有归还能力而不归还的第10-11页
  3.以虚假手段骗取贷款后无能力归还的第11-12页
  4.假冒他人名义贷款的第12-13页
 (二) “非法占有目的”形成的时间第13页
 (三)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的界限第13-16页
二、贷款诈骗罪中的单位犯罪问题第16-28页
 (一)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定罪的必要性第16-19页
 (二)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分析第19-28页
  1.贷款诈骗罪中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的情形第19-21页
  2.贷款诈骗罪中实为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形第21-28页
三、贷款诈骗罪客观行为的认定第28-39页
 (一) 采取“列举式立法”的客观行为方式的认定第29-33页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贷款的行为第29-30页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的行为第30-31页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贷款的行为第31-32页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贷款的行为第32-33页
 (二) 采取“盖然式立法”的其他方法的认定第33-39页
  1.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内涵和外延第33-36页
  2.贷款诈骗罪中“时空条件”成立的认定第36-39页
四、贷款诈骗罪中的犯罪数额问题第39-44页
 (一) 关于贷款诈骗罪犯罪数额标准的认定问题第39-41页
  1.行骗数额第39-40页
  2.交付数额第40页
  3.实际损失数额第40页
  4.实际所得数额第40-41页
 (二) 贷款诈骗罪犯罪既遂与未遂中的数额问题第41-42页
 (三) 贷款诈骗罪犯罪数额中是否包括利息和孳息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布利特对兔左室中层细胞L-型钙电流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