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机理的海藻识别方法与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海藻状态监测的方法 | 第14-15页 |
| ·荧光法海藻状态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荧光法海藻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7-20页 |
| ·荧光光纤传感技术 | 第17-19页 |
| ·模式识别技术 | 第19-2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 章 海藻荧光测量原理 | 第23-38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荧光测量原理 | 第23-32页 |
| ·荧光的分类 | 第23-24页 |
| ·荧光的产生机理 | 第24-26页 |
|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26-27页 |
| ·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 ·影响荧光强度的几个因素 | 第28-32页 |
| ·荧光法分析海藻的可行性 | 第32-37页 |
| ·水中浮游植物的荧光特性 | 第32-35页 |
| ·海藻的荧光特性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 章 海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海藻的吸收光谱特性 | 第38-41页 |
| ·海藻特征色素的吸收光谱特性 | 第38-40页 |
| ·海藻活体的吸收光谱特性 | 第40-41页 |
| ·海藻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研究 | 第41-45页 |
| ·海藻特征色素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 | 第41-43页 |
| ·小球藻活体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实验研究 | 第43-45页 |
| ·其它海藻活体的激发光谱特性 | 第45-47页 |
| ·最佳激发波长和荧光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 章 海藻荧光光谱的噪声类型和去噪方法 | 第49-6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噪声类型及特性 | 第49-54页 |
| ·热噪声 | 第49-50页 |
| ·散粒噪声 | 第50页 |
| ·产生-复合噪声 | 第50-51页 |
| ·温度噪声 | 第51页 |
| ·电流噪声 | 第51页 |
| ·光子噪声 | 第51-53页 |
| ·放大器噪声 | 第53-54页 |
| ·小波变换去噪原理 | 第54-56页 |
| ·海藻荧光光谱的小波去噪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 章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海藻识别 | 第61-91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海藻荧光发射光谱导数荧光识别研究 | 第61-67页 |
| ·导数信号与被测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62-63页 |
| ·海藻的二阶导数光谱分析 | 第63-67页 |
| ·基于色素含量的海藻识别方法 | 第67-70页 |
| ·基于发射光谱积分的海藻识别方法研究 | 第70-76页 |
| ·分子荧光强度与总荧光量 | 第70-71页 |
| ·海藻荧光光谱积分分析 | 第71-76页 |
|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 第76-82页 |
| ·c-均值分类方法 | 第77-78页 |
| ·硬c-均值(HCM)法 | 第78-82页 |
| ·海藻激发光谱的模糊聚类分析 | 第82-90页 |
| ·特征点的选择 | 第82-86页 |
| ·海藻模糊聚类分析 | 第86-88页 |
| ·基于欧式距离的模糊聚类方法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6 章 混合海藻的识别系统设计 | 第91-114页 |
| ·引言 | 第91页 |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91-97页 |
| ·多元线性递推回归 | 第97-99页 |
| ·单一海藻的特征点分析 | 第99-102页 |
| ·混合海藻的识别方法 | 第102-113页 |
| ·两种海藻混合物识别方法 | 第102-110页 |
| ·三种海藻混合物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110-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结论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