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高速公路某钢筋混凝土桥健康状态静载荷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健康诊断与损伤探测 | 第8-9页 |
| ·我国公路及桥梁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桥梁健康监测方法 | 第11-15页 |
| ·传感器的优化布设问题 | 第11页 |
| ·损伤诊断的动力指纹法 | 第11页 |
| ·损伤诊断的模型修正法 | 第11-12页 |
| ·损伤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12页 |
| ·分析误差与不确定因素的处理 | 第12页 |
| ·统计方法的应用 | 第12-13页 |
| ·结构损伤的评估 | 第1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静载实验的程序及有限元理论 | 第15-20页 |
| ·静载实验的目的 | 第15-16页 |
| ·静载实验的程序 | 第16-18页 |
| ·有限元理论 | 第18-20页 |
| ·物体离散化 | 第18页 |
| ·单元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 ·选择位移模式 | 第18页 |
| ·分析单元的力学性质 | 第18页 |
| ·计算等效节点力 | 第18-19页 |
| ·整体分析 | 第19-20页 |
| ·集成刚度矩阵,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 第19页 |
| ·求解未知结点位移,计算单元内力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连霍高速公路某钢筋混凝土桥静载荷实验 | 第20-59页 |
| ·实验背景 | 第20页 |
|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 ·检测依据和标准 | 第21页 |
| ·箱梁内部主要病害调查及诊断结果 | 第21-25页 |
| ·裂缝分析 | 第21-25页 |
| ·箱梁内部病害分析 | 第25页 |
| ·桥梁荷载实验目的 | 第25-26页 |
| ·实验内容 | 第26-27页 |
| ·实验内容 | 第26-27页 |
| ·实验车的选定 | 第27页 |
| ·实验顺桥向和横桥向布置及加载分级 | 第27-30页 |
| ·实验车荷载布置 | 第27-30页 |
| ·加载分级 | 第30页 |
| ·加载前的准备工作 | 第30页 |
| ·加载分级 | 第30页 |
| ·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 ·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 ·实验元件布置 | 第31-32页 |
| ·等效实验荷载下箱梁内力和挠度计算结果 | 第32-34页 |
| ·测试主要仪器、设备及元件 | 第34-38页 |
| ·振弦式表面混凝土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 ·各应变计标定参数及模数--应变转换 | 第36-37页 |
| ·桥跨各物理量的测试方法 | 第37-38页 |
| ·实验的终止条件 | 第38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8-49页 |
| ·测试结果 | 第38-46页 |
| ·挠度(位移)测试结果 | 第38-41页 |
| ·支座压缩测试结果 | 第41-43页 |
| ·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 | 第43-4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 ·挠度(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 ·支座压缩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桥梁承载力评定 | 第49-59页 |
| ·荷载及内力计算结果 | 第49-57页 |
| ·裂缝描述 | 第57页 |
| ·桥跨的残余变形 | 第57页 |
| ·振动测试结果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建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