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特种锅炉论文

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热力性能计算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当今社会对发电技术的发展要求第11页
   ·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的优点第11-12页
   ·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的应用概况第12-14页
     ·世界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的应用概况第13-14页
     ·我国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的应用概况第14页
   ·余热锅炉蒸汽参数优化现状第14-16页
   ·余热锅炉热力性能变工况计算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原理与应用第19-29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热力学原理第19-21页
     ·蒸汽轮机循环和燃气轮机循环的局限性第19-20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学原理第20-21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型式第21-26页
     ·不补燃的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系统第21-23页
     ·有补燃的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系统第23-25页
     ·增压锅炉型联合循环系统第25-26页
   ·三种方案的热力学和应用评价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供电效率计算第29-39页
   ·对计算模型中三大主机型式的说明第29-31页
     ·燃气轮机型式第29页
     ·余热锅炉型式第29-30页
     ·汽轮机及其凝汽系统的型式第30-31页
   ·供电效率计算第31-38页
     ·燃气轮机的能量平衡关系第33页
     ·有补燃的余热锅炉的能量平衡关系第33-34页
     ·蒸汽轮机系统的能量平衡关系第34-35页
     ·联合循环的供电效率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余热锅炉主蒸汽参数的优化与选择第39-60页
   ·燃气轮机排气工况的拟定第39页
   ·燃气轮机排入余热锅炉的排气参数计算第39-40页
   ·余热锅炉入口处排气焓的计算第40-42页
   ·底循环参数优化的热工模型第42-47页
     ·余热锅炉热工模型第42-45页
     ·纯凝汽式汽轮机热工模型第45-47页
   ·重要热工参数的选取第47-53页
     ·余热锅炉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和出口蒸汽压力的选取第47-49页
     ·余热锅炉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的选取第49-50页
     ·余热锅炉烟气侧阻力和烟气速度的选取第50-51页
     ·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的选取第51页
     ·低压蒸发器和除氧器压力的选取第51-52页
     ·汽轮机排汽压力的确定第52-53页
     ·进入除氧器的凝结水温度和焓值的确定第53页
   ·锅炉主蒸汽参数的优化与选择第53-59页
     ·锅炉主蒸汽参数优化原则与方法第53-54页
     ·计算的原始数据第54-55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主蒸汽参数的选择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余热锅炉热力计算与烟气阻力计算第60-90页
   ·余热锅炉热力计算第60-84页
     ·计算方法的确定第60-61页
     ·余热锅炉减温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61-62页
     ·减温模型下过热器热力计算方法第62-64页
     ·余热锅炉各受热面的工作压力第64-65页
     ·锅炉结构数据第65-67页
     ·过热器热力计算第67-72页
     ·中压蒸发管束热力计算第72-75页
     ·省煤器热力计算第75-78页
     ·中压锅炉热力计算总结第78-79页
     ·低压蒸发器热力计算第79-83页
     ·除氧所用低压蒸汽量计算第83页
     ·余热锅炉 100% 负荷时的规范第83-84页
   ·锅炉烟气阻力计算第84-89页
     ·各受热面结构特性计算第84-85页
     ·环境温度15℃时锅炉烟气阻力计算第85-86页
     ·环境温度-14℃时锅炉烟气阻力计算第86-87页
     ·环境温度21.8℃时锅炉烟气阻力计算第87-88页
     ·环境温度41℃时锅炉烟气阻力计算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个人简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下一篇:商行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