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 ·电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 ·粉尘特性的影响 | 第15-17页 |
| ·烟气性质的影响 | 第17页 |
| ·结构因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操作因素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 ·电除尘器中电流体场的研究 | 第21-23页 |
| ·气流分布状态与电除尘器收尘效率的关系及分布板的研究 | 第23-25页 |
| ·气流分布试验模型研制 | 第25-27页 |
| ·斜气流技术(SGFT) | 第27-3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第2章 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仪的原理及应用 | 第31-45页 |
|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产生的技术及历史背景 | 第32-35页 |
| ·激光粒图像测速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32-33页 |
|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 | 第33-35页 |
|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原理及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35-39页 |
|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原理 | 第35-36页 |
|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36-39页 |
| ·PIV在流体实验中的应用情况 | 第39页 |
| ·本实验所用的PIV介绍 | 第39-42页 |
| ·双脉冲YAG激光器和光学镜头 | 第40页 |
| ·激光脉冲同步器 | 第40-41页 |
| ·CCD相机 | 第41页 |
|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 第41-42页 |
| ·实验中存在的的难题及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 ·示踪粒子的加入方法 | 第42页 |
| ·模型壁面条件 | 第42-43页 |
| ·激光器与CCD相机的布置和调节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模型实验的原理 | 第45-57页 |
| ·模型实验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 第45-46页 |
| ·模型实验的意义及分类 | 第46-48页 |
| ·模型实验的意义 | 第46-47页 |
| ·模型实验的分类 | 第47-48页 |
| ·相似三定理 | 第48-52页 |
| ·相似第一定理 | 第48-50页 |
| ·相似第二定理 | 第50-51页 |
| ·相似第三定理 | 第51-52页 |
| ·相似准则的导出方法 | 第52-56页 |
| ·定律分析法 | 第53页 |
| ·量纲分析法 | 第53-55页 |
| ·方程分析法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实验系统及实验过程 | 第57-65页 |
|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 第57页 |
| ·实验系统 | 第57-62页 |
| ·电除尘器模拟系统 | 第58-60页 |
| ·PIV测量系统 | 第60-62页 |
| ·实验过程 | 第62-64页 |
| ·实验步骤 | 第62页 |
| ·水流速度的确定 | 第62页 |
| ·实验参数的确定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65-7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71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