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秘密的保护--兼评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的一般描述 | 第8-17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一、国际化概念 | 第8-9页 |
二、国际条约的内化 | 第9-10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 第10-14页 |
一、秘密性 | 第10-12页 |
二、价值性 | 第12页 |
三、保密性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商业秘密的现有保护途径 | 第14-17页 |
一、对商业秘密的民事保护 | 第14-15页 |
二、对商业秘密的行政保护 | 第15-16页 |
三、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商业秘密侵权构成及认定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侵权的构成及其特殊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 | 第18-27页 |
一、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证据问题 | 第18-22页 |
二、接触加相似规则 | 第22-24页 |
三、第三人的侵权认定 | 第24-25页 |
四、客户名单的保护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 第27-39页 |
第一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沿革 | 第27-30页 |
一、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雏形 | 第27-28页 |
二、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发展 | 第28页 |
三、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成熟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主要内容 | 第30-39页 |
一、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适用条件 | 第31-36页 |
二、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下的救济 | 第36-37页 |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启示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雇员离职后商业秘密保护的现行规定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对雇员离职后原单位商业秘密保护机制的重建 | 第40-47页 |
一、竞业禁止协议的保护 | 第40-41页 |
二、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限制适用 | 第41-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