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人工林碳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22页
        1.2.1 碳通量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2 涡度相关技术发展历程第15-16页
        1.2.3 涡度相关通量足迹分析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4 涡度相关技术在碳通量研究方向的发展应用第17-20页
        1.2.5 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 重点解决的问题第22-23页
    1.4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第24-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2.1.1 地形地貌第24页
        2.1.2 气候第24页
        2.1.3 水文第24-25页
        2.1.4 土壤及植被特征第25页
    2.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2.3 研究方法第26-27页
    2.4 数据处理第27-31页
        2.4.1 通量足迹模型原理第27-28页
        2.4.2 涡度相关数据校准与计算第28-30页
        2.4.3 统计分析与作图第30-31页
第三章 通量贡献区分析第31-40页
    3.1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3.1.1 风向风速分布特征第31-32页
        3.1.2 主风方向上不同大气条件下通量源区分析第32-35页
        3.1.3 通量源区日变化规律第35-37页
    3.2 讨论第37-39页
    3.3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影响因素第40-53页
    4.1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4.1.1 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第40-41页
        4.1.2 CO_2通量变化特征第41-43页
        4.1.3 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第43页
        4.1.4 白天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因素第43-47页
        4.1.5 夜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因素第47-48页
    4.2 讨论第48-52页
        4.2.1 梭梭人工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变化特征第48-49页
        4.2.2 白天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因素第49-51页
        4.2.3 夜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因素第51-52页
    4.3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第53-62页
    5.1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5.1.1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动态特征第53-54页
        5.1.2 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动态特征第54-55页
        5.1.3 气象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5-58页
        5.1.4 梭梭人工林GPP与ET的耦合关系第58-59页
    5.2 讨论第59-61页
        5.2.1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WUE的变化特征第59-60页
        5.2.2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WUE的控制因素第60页
        5.2.3 梭梭人工林GPP与ET的偶合关系第60-61页
    5.3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6.1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第62页
    6.2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2页
    6.3 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2-63页
    6.4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3页
    6.5 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6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屑病“血热证”皮损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定量参数与PASI评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杂原子掺杂MXene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