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1 绪论 | 第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旅游规划的发展 | 第9-10页 |
·旅游景区控规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旅游景区控规基础理论 | 第18-28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旅游景区的概念 | 第18-20页 |
·对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解 | 第20-21页 |
·旅游景区控规的界定 | 第21-25页 |
·旅游景区控规的内涵 | 第21页 |
·旅游景区控规的地位 | 第21-23页 |
·旅游景区控规与城市控规的关系 | 第23-25页 |
·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旅游经济理论 | 第25页 |
·旅游环境理论 | 第25-26页 |
·旅游人文理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43页 |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想 | 第28-36页 |
·旅游景区控规控制要素构成 | 第28-30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31页 |
·指标体系的提出 | 第31-36页 |
·指标的筛选 | 第36-41页 |
·德尔菲法 | 第36-37页 |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控制指标的分类 | 第41页 |
·规划控制的方式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控制方法研究 | 第43-56页 |
·景物保护控制 | 第43-44页 |
·分级的确定 | 第43页 |
·分级保护控制规定 | 第43-44页 |
·风景游赏控制 | 第44-46页 |
·旅游容量控制 | 第44-45页 |
·游赏项目控制 | 第45-46页 |
·用地使用控制 | 第46-49页 |
·用地分类方法 | 第46-49页 |
·地块边界划分 | 第49页 |
·环境质量控制 | 第49-53页 |
·景观风貌控制 | 第49-53页 |
·环境卫生控制 | 第53页 |
·建筑建造控制 | 第53-54页 |
·设施配套控制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实证研究——山西大粮山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56-69页 |
·概况 | 第56页 |
·区位条件 | 第56页 |
·自然与人文环境 | 第56页 |
·旅游资源 | 第56页 |
·定位分析 | 第56-57页 |
·市场定位 | 第56-57页 |
·性质功能定位 | 第57页 |
·主题形象定位 | 第57页 |
·产品体系定位 | 第57页 |
·总体布局与景观结构 | 第57-58页 |
·总体布局 | 第57-58页 |
·景观结构 | 第58页 |
·景区总体控制 | 第58-61页 |
·景物保护控制 | 第58-59页 |
·景观风貌控制 | 第59-60页 |
·交通系统控制 | 第60页 |
·用地使用控制 | 第60-61页 |
·分片区控制 | 第61-68页 |
·长平之战观光片区 | 第61-63页 |
·古代军事、刑罚展示片区 | 第63-65页 |
·军事体验片区 | 第65-66页 |
·休闲娱乐片区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创新之处 | 第70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图 | 第74-82页 |
大粮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部分图纸 | 第74-82页 |
附录 | 第82-87页 |
一、主要项目及相关论文资料 | 第82-83页 |
二、德尔菲法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83-85页 |
三、德尔菲法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