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蒸发冷却技术进展 | 第17-22页 |
·直接蒸发冷却(DEC) | 第18-19页 |
·间接蒸发冷却(IEC) | 第19-20页 |
·两级蒸发冷却(IEC+DEC) | 第20页 |
·复合(多级)蒸发冷却 | 第20-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国外 | 第22-26页 |
·国内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直接蒸发冷却设备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1-53页 |
·直接蒸发冷却设备无量纲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41页 |
·模型建立 | 第31-37页 |
(1) 湿空气、水的质量平衡方程 | 第32-33页 |
(2) 空气能量平衡方程 | 第33-35页 |
(3) 水的能量平衡方程 | 第35-36页 |
(4) 偏微分方程组 | 第36-37页 |
·参数确定 | 第37-41页 |
(1) 空间坐标无量纲化 | 第37页 |
(2) 变量无量纲化(温度、含湿量) | 第37-38页 |
(3) 填料冷却效率公式 | 第38-39页 |
(4) 参数α_a和A的确定 | 第39-41页 |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41-52页 |
·计算 | 第41-49页 |
(1) 空气温度在填料中的变化过程 | 第43-44页 |
(2) 空气含湿量在填料中的变化过程 | 第44-45页 |
(3) 循环水水温在填料中的变化过程 | 第45-49页 |
(4) 设备内部空气含湿量、温度的分布 | 第49页 |
·数值解与实验测试值的对比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边界层理论模型的改进 | 第53-65页 |
·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 | 第53-61页 |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53-56页 |
(1) 正向传播 | 第54页 |
(2) 反向传播 | 第54-56页 |
·网络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1) 隐含层层数确定 | 第56页 |
(2) 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确定 | 第56-57页 |
·网络训练及预测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1) 训练 | 第57页 |
(2) 分析及讨论 | 第57-60页 |
(3) 权值矩阵和偏置 | 第60-61页 |
·边界层理论模型的改进 | 第61-64页 |
·控制方程 | 第62-63页 |
·边界条件 | 第63-64页 |
·模型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65-89页 |
·实验研究目的 | 第65页 |
·实验台建立 | 第65-68页 |
·测试仪器及实验方案 | 第68-71页 |
·测试仪器 | 第68-69页 |
·测点布置 | 第69-70页 |
·实验方案 | 第70-71页 |
·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88页 |
·数据处理 | 第71-7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88页 |
(1) 风速v的影响 | 第73-76页 |
(2) 进风干球温度t_1的影响 | 第76-79页 |
(3) 进风湿球温度t_s的影响 | 第79-82页 |
(4) 进风相对湿度φ_1的影响 | 第82-84页 |
(5) 风速v与阻力Δ_p关系 | 第84-85页 |
(6) 淋水量的影响 | 第85页 |
(7) 循环水温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8) 三维曲面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蒸发冷却设备及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89-103页 |
·直接蒸发冷却设备优化设计 | 第89-91页 |
·集中式蒸发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91-97页 |
(1) 集中式蒸发冷却系统 | 第91-93页 |
(2) 夏季控制过程 | 第93-96页 |
(3) 冬季控制过程(定露点控制) | 第96-97页 |
·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系统 | 第97-102页 |
(1) 系统结构 | 第97-99页 |
(2) 传统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 第99页 |
(3) 风机盘管+蒸发冷却新风系统 | 第99-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蒸发冷却节能设备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 | 第103-114页 |
·蒸发冷却节能设备在我国各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在我国非干燥地区工业厂房中的应用分析 | 第104-105页 |
·应用案例一 | 第105-109页 |
(1) 经过直接蒸发冷却设备处理前后空气相对湿度比较 | 第105-106页 |
(2) 经过直接蒸发冷却设备处理前后空气温度比较 | 第106-108页 |
(3) 空气相对湿度与冷却效率、空气温降的关系 | 第108-109页 |
·应用案例二 | 第109-113页 |
(1) 电厂除尘空压机房 | 第109-110页 |
(2) 选择降温设备 | 第110页 |
(3) 室内负荷计算 | 第110-111页 |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4-116页 |
·研究结论 | 第114页 |
·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不足之处 | 第115页 |
·建议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