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内容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第15-28页
   ·基本概念第15-16页
   ·可用带宽测量模型第16-17页
     ·包间隔模型—PGM第16页
     ·包速率模型—PRM第16-17页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分析第17-25页
     ·pathload第17页
     ·IGI/PTR第17-19页
     ·SPRUCE第19-20页
     ·pathChirp第20-22页
     ·Yaz第22-23页
     ·ASSOLO第23-25页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应用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性能比较第28-51页
   ·算法建模第28-30页
     ·仿真平台第28-29页
     ·建模过程第29页
     ·协议特定的包头第29-30页
   ·仿真实验场景第30-31页
   ·精度分析第31-41页
     ·CBR背景流下的精度分析第31-35页
     ·自相似背景流下的精度分析第35-41页
   ·误差分析第41-44页
     ·CBR背景流下的精度分析第41-43页
     ·自相似背景流下的精度分析第43-44页
   ·测量时间分析第44-45页
   ·对现有网络影响的分析第45-47页
   ·实验结果总结第47-50页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特性分析第47-48页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的适用环境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基于可用带宽测量的紧链路定位算法第51-64页
   ·紧链路定位基本概念第51-52页
   ·STAB算法的不足第52-53页
   ·紧链路定位方案设计第53-58页
     ·探测包序列的改进第53-55页
     ·紧链路定位第55-57页
     ·精确度的分析第57-58页
   ·单紧链路实验第58-60页
     ·仿真实验场景第58页
     ·实验结果第58-60页
   ·双紧链路实验第60-62页
     ·仿真实验场景第60-61页
     ·实验结果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1. 总结第64-65页
 2.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CN实时协议和网络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移动Agent的网格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