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发展 | 第9-11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产生 | 第9-10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 | 第10-11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总结和分析 | 第11-12页 |
·概念不统一,定义不完善 | 第11页 |
·研究因素单一,研究范围不全面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海河干流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本文中采用的思路、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及内涵研究 | 第14-22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 第14-17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 第14-15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特性 | 第15-16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16-17页 |
·本文中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研究的思路 | 第17-22页 |
·河流系统所承担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功能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系统论原理的运用 | 第18-19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研究 | 第22-36页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 第22-35页 |
·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22-31页 |
·河流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31-33页 |
·河流稀释自净需水量计算 | 第33-34页 |
·河流输沙需水量计算 | 第34-35页 |
·其它河道内需水量 | 第35页 |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海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36-58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6-44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36-37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7-38页 |
·海河干流水环境状况 | 第38-39页 |
·海河水生生态系统 | 第39-42页 |
·海河干流的主要功能 | 第42页 |
·海河开发工程 | 第42-44页 |
·海河各项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44-52页 |
·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44-46页 |
·河流水面蒸发需水量 | 第46-47页 |
·河流输沙冲淤需水量 | 第47-49页 |
·稀释净化污染物需水量 | 第49-51页 |
·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51-52页 |
·海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海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保证程度分析 | 第53-55页 |
·海河干流各规划河段生态需水量分配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海河干流生态系统恢复中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 | 第58-67页 |
·海河干流水资源总量分析 | 第58-60页 |
·海河干流来水分析 | 第58-59页 |
·海河干流潜蓄量分析 | 第59-60页 |
·生态环境需水与水生态环境恢复之间的关系 | 第60-64页 |
·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环境需水的相关性 | 第60-61页 |
·生态环境需水与水生态环境恢复之间的关系 | 第61-64页 |
·海河干流水生态环境恢复中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预测 | 第64-67页 |
·海河干流生态恢复的目标 | 第64页 |
·海河干流生态恢复中最小生态需水量预测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建议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