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7页 |
第一节 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一、乡村旅游的有关研究 | 第8-14页 |
二、与公地悲剧相关的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中的“公地悲剧”理论解读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乡村旅游资源——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 | 第17-20页 |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 第17页 |
二、乡村旅游资源特性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公地悲剧及其三个理论解说 | 第20-23页 |
一、公地悲剧概述 | 第20-21页 |
二、公地悲剧的三个理论解说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乡村旅游中的“公地悲剧” | 第23-27页 |
一、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形式 | 第23-25页 |
二、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危害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制度: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解决之道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分析 | 第27-29页 |
一、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 第27-28页 |
二、制度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考察框架 | 第29-35页 |
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三种基本制度模式 | 第29-30页 |
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三、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32-34页 |
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分析框架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模式一以杭州龙坞茶村为例 | 第35-46页 |
第一节 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一、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35页 |
二、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模式的相对优势与障碍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以杭州龙坞茶村为例 | 第37-46页 |
一、龙坞茶村案例概述 | 第37-43页 |
二、案例简要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主导制度模式——以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为例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主导制度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46-48页 |
一、地方政府主导制度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6页 |
二、政府主导制度模式的相对优势与障碍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以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为例 | 第48-54页 |
一、梅家坞茶文化村案例概述 | 第48-52页 |
二、案例简要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以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54-56页 |
一、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54-55页 |
二、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的相对优势与障碍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以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 第56-62页 |
一、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案例概述 | 第56-60页 |
二、案例简要分析 | 第60-6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