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陆相砂砾岩油藏精细描述--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第一章 引言第1-21页
   ·工作任务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现状与方向第10-17页
     ·精细油藏描述的含义与特点及精度要求第10-12页
     ·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第12-16页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面临的挑战、发展趋势及对策第16-17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第17-18页
   ·主要成果与创新第18-21页
第二章 八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第21-30页
   ·油田概况第21-25页
     ·地理位置第21-22页
     ·区域地质第22-23页
     ·勘探开发简史第23-25页
   ·油田地质特征第25-30页
     ·构造及断裂特征第25-26页
     ·砂砾岩地层的岩性特征第26-28页
     ·沉积相与沉积特征第28页
     ·砂砾岩的储层特征第28-30页
第三章 陆相砂砾岩地层划分与对比第30-57页
   ·地层格架搭建第30-32页
   ·地层划分第32-38页
   ·地层对比第38-50页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地震和测井相结合综合对比技术第38-43页
     ·八区乌尔禾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分析第43-50页
     ·地层对比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7页
第四章 陆相砂砾岩地层沉积相研究第57-101页
   ·岩石相划分与组合第57-65页
     ·洪积—冲积扇岩石相划分第57-61页
     ·扇三角洲岩石相划分第61-65页
     ·沉积相相标志分析第65-74页
     ·颜色第65页
     ·岩石学标志第65页
     ·层理类型第65-67页
     ·粒度特征第67页
     ·垂向韵律及沉积序列与组合第67-68页
     ·成像测井的反映特征第68-73页
     ·古地貌分析第73-74页
     ·沉积体系分析第74-79页
     ·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研究第79-99页
     ·沉积微相研究思路第79页
     ·测井资料沉积微相处理和解释第79-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五章 陆相砂砾岩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第101-151页
     ·砂砾岩储层的微观评价第101-118页
     ·砂砾岩储层的岩矿特征第101-103页
     ·砂砾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第103-106页
     ·砂砾岩储层的裂缝研究第106-114页
     ·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第114-118页
     ·砂砾岩储层的物性评价第118-122页
     ·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第118-120页
     ·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第120-122页
     ·砂砾岩储层的测井储层评价第122-139页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第122-123页
     ·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123-132页
     ·单井测井处理与解释第132-133页
     ·砂砾岩储层的水淹层解释第133-139页
     ·砂砾岩储层的流动单元分析第139-149页
     ·不同级次层序单元内流体流动单元研究第141-143页
     ·流动单元识别划分方法第143-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第六章 陆相砂砾岩储层的地质建模第151-183页
   ·储层地质建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第151-154页
     ·储层地质建模基本概念第151-152页
     ·储层地质建模发展史第152-154页
   ·储层建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154-163页
     ·地质统计学基本原理第154-158页
     ·确定性建模的方法第158-160页
     ·随机性三维建模第160-163页
   ·下乌尔禾组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第163-180页
     ·建模方法选择第163-164页
     ·构造建模第164-173页
     ·储层岩石物性的相控模拟第173-180页
   ·剩余油分布特征第180-182页
     ·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第180页
     ·层间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第180-182页
   ·本章小结第182-18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附录第189-190页
简历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蓟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宁夏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