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6页 |
1 前言 | 第16-49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 | 第17-20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活性因子 | 第20-24页 |
·ICP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分类 | 第24-35页 |
·编码ICP蛋白的cry基因的鉴定 | 第35-37页 |
·ICP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37-43页 |
·ICP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工程菌和工程植株 | 第44-45页 |
·昆虫的抗性及其管理 | 第45-47页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47-49页 |
2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 | 第49-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土样的采集 | 第49页 |
·培养基 | 第49页 |
·分离方法 | 第49页 |
·菌株毒力的初筛 | 第49-51页 |
·小菜蛾室内人工饲养 | 第49-50页 |
·甜菜夜蛾室内人工饲养 | 第50页 |
·感染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检查与统计分析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土壤样品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 | 第51页 |
·对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生物测定 | 第51-5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6页 |
3 苏云金芽孢杆菌WB9的生理生化试验 | 第56-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60页 |
·供试菌株 | 第56页 |
·生理生化试验 | 第56-60页 |
·各种糖的利用 | 第56页 |
·淀粉的水解 | 第56-57页 |
·乙酰甲基甲醇(V.P)反应 | 第57页 |
·明胶解盶反应 | 第57-58页 |
·脲酶水解反应 | 第58页 |
·七叶灵的利用 | 第58页 |
·卵磷酯酶试验 | 第58-59页 |
·精氨酸脱羧酶试验 | 第59页 |
·菌膜形成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4 苏云金芽孢杆菌WB9编码活性因子的基因分析 | 第63-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供试菌株 | 第63页 |
·培养基 | 第63页 |
·试剂及缓冲液 | 第63-64页 |
·试剂 | 第63页 |
·缓冲液 | 第63-64页 |
·总DNA的提取及定量 | 第64页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64-66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66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66-67页 |
·酶切反应 | 第67页 |
·电泳分析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7页 |
·cry1类基因型的PCR-RFLP分析 | 第67-70页 |
·cry1Ab基因型的特异PCR分析 | 第70-71页 |
·cry1Ab基因型PCR-RFLP分析 | 第71-73页 |
·编码VIP的vip3A基因分析 | 第73-74页 |
·编码几丁质酶的基因分析 | 第74页 |
·编码肠毒素的基因分析 | 第74-7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7-80页 |
5 cry1Ab1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 第80-10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90页 |
·材料 | 第80-83页 |
·供试菌株 | 第80页 |
·质粒载体 | 第80页 |
·培养基 | 第80页 |
·试剂盒 | 第80页 |
·酶类 | 第80页 |
·缓冲液 | 第80-83页 |
·方法 | 第83-90页 |
·PCR简易模板的制备 | 第83页 |
·寡核苷酸引物设计 | 第83-84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84页 |
·琼脂糖凝胶中回收PCR产物 | 第84-85页 |
·PCR产物加A尾 | 第85页 |
·连接反应 | 第85-8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86-87页 |
·转化 | 第87页 |
·质粒提取 | 第87页 |
·酶切反应 | 第87-88页 |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88-89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89-90页 |
·生物测定 | 第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5页 |
·cry1Ab-WB9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90-101页 |
·cry1Ab-WB9基因的扩增及重组质粒酶切分析 | 第90-92页 |
·cry1Ab-WB9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92-99页 |
·系统发育树 | 第99-100页 |
·Cry1Ab17蛋白的结构预测和分析 | 第100-101页 |
·cry1Ab17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 | 第101-105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29a-cry1Ab17的构建 | 第101-103页 |
·目的蛋白Cry1Ab17的诱导表达 | 第103-104页 |
·表达产物Cry1Ab17蛋白的杀虫活性 | 第104-10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5-107页 |
6 WB9工业培养基的优化及其发酵液对茶叶害虫的防效 | 第107-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9页 |
·供试菌株 | 第107页 |
·培养基 | 第107页 |
·工业培养基的碳、氮源优化 | 第107页 |
·工业培养基的无机盐优化 | 第107-108页 |
·摇瓶培养 | 第108页 |
·对茶尺蠖幼虫的室内生物测定 | 第108页 |
·对茶尺蠖幼虫的田间小区防治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4页 |
·培养基碳、氮源的优化初筛 | 第109-111页 |
·无机盐浓度的优化初筛 | 第111-112页 |
·对茶尺蠖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和田间防治 | 第112-11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40页 |
附录一 缩写词英汉对照 | 第140-143页 |
附录二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及投稿的论文 | 第143-145页 |
附录三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持及参加的课题 | 第145-146页 |
附录四 Cry1Ab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GenBank登录号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