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水权市场与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管理研究

1 引言第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0-11页
  1.1.2 河北省水资源现状第11页
 1.2 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第11-13页
  1.2.1 必要性第11-13页
  1.2.2 研究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第13-15页
  1.3.1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拟采用的技术思路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0页
 2.1 国外水权分配制度综述第15-18页
  2.1.1 澳大利亚的水权制度第15-16页
  2.1.2 美国的水权制度第16-17页
  2.1.3 日本的水权制度第17页
  2.1.4 智利的水权制度第17-18页
  2.1.5 国外水权分配制度小结第18页
 2.2 国外水权交易现状第18-20页
  2.2.1 美国的水权交易第18-19页
  2.2.2 智利的水权交易第19页
  2.2.3 澳大利亚的水权交易第19-20页
  2.2.4 国外水权交易小结第20页
  2.2.5 国外水权市场的形式第20页
 2.3 国内水权理论研究进展第20-23页
  2.3.1 水权的概念第21-23页
  2.3.2 水权的特征第23页
 2.4 国内的水权交易实例及其意义第23-27页
  2.4.1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实例第23-24页
  2.4.2 漳河上游的跨省有偿调水第24-25页
  2.4.3 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溉用水权交易第25页
  2.4.4 甘肃张掖节水型试点中的灌溉用水权交易第25-26页
  2.4.5 国内水权交易小结第26-27页
 2.5 我国水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30页
  2.5.1 水权尚不明晰第27页
  2.5.2 水价不合理第27-28页
  2.5.3 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第28页
  2.5.4 缺乏水权分配的具体规定第28-29页
  2.5.5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第29-30页
3 区域初始水权分配第30-38页
 3.1 区域水权制度的概念分析第30-31页
 3.2 水权的初始分配第31-37页
  3.2.1 明晰水权第31页
  3.2.2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特征第31-33页
  3.2.3 初始水权分配原则第33-34页
  3.2.4 初始水权分配的程序第34-35页
  3.2.5 水权初始分配的模式第35-37页
 3.3 影响水权制度实施的因素第37-38页
4 水权市场的培育和建立第38-46页
 4.1 水权市场的涵义第38-39页
  4.1.1 水权市场的概念第38页
  4.1.2 水权市场的性质第38-39页
  4.1.3 水权市场的形式第39页
  4.1.4 水权市场的作用第39页
 4.2 水权转让第39-41页
  4.2.1 水权转让的主要形式第39-40页
  4.2.2 水权禁止转让的范围第40页
  4.2.3 水权转让的监督管理第40-41页
  4.2.4 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科学确定水权转让价格及年限第41页
 4.3 水权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第41-43页
  4.3.1 水权市场法律保障第41-42页
  4.3.2 水权交易原则第42-43页
  4.3.3 水权交易的程序第43页
 4.4 水权市场的构建第43-44页
  4.4.1 水权市场的基本构造第43-44页
  4.4.2 建立水权市场的步骤第44页
 4.5 水资源市场配置的局限性第44-46页
5 基于水权市场的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管理第46-55页
 5.1 国内外农用水资源管理研究第46-49页
  5.1.1 国外农用水资源管理第46-47页
  5.1.2 国内农用水资源管理现状第47-49页
 5.2 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9-50页
  5.2.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第49页
  5.2.2 灌区发展面临困境,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第49-50页
  5.2.3 水资源“农转非”严重,水权成为重大问题第50页
  5.2.4 传统的管水用水机制不合理,水费征收困难第50页
 5.3 农业水权第50-52页
  5.3.1 农业水权的提出第50-51页
  5.3.2 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的建立第51页
  5.3.3 水权市场中农业水权交易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51-52页
 5.4 建立基于水权市场的河北省灌溉用水参与式管理模式第52-55页
  5.4.1 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第52页
  5.4.2 明晰水权,建立科学农用水指标体系,完善计量设施第52-53页
  5.4.3 建立水权市场,促进农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第53-54页
  5.4.4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第54-55页
6 河北省石津灌区灌溉用水水权管理模式应用第55-60页
 6.1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概况第55-57页
  6.1.1 石津灌区概况第55页
  6.1.2 石津灌区组织机构第55-56页
  6.1.3 石津灌区水费的收取第56-57页
 6.2 建立石津灌区水权管理和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用水管理新模式第57-60页
  6.2.1 建立石津灌区水权转换的市场配置机制的工作流程第57-58页
  6.2.2 石津灌区的农业用水初始水权分配过程和原则第58-59页
  6.2.3 石津灌区农业水权交易活动的限定第59页
  6.2.4 石津灌区农业水权交易的制约因素第59页
  6.2.5 石津灌区农业水权交易意义第59-60页
7 结论与建议第60-62页
 7.1 结论第60-61页
 7.2 建议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作者简历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第70-86页
 《建筑工程经济学》编写人员名单第73-79页
 浅谈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第79-84页
 基于水权理论的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管理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析《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对应关系
下一篇: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