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变形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软土的分类和工程特性 | 第11-17页 |
1.1.1 软土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征 | 第12-13页 |
1.1.3 软土的分类和主要工程性质 | 第13-17页 |
1.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 第17-20页 |
1.3 软土地基路堤的工程问题 | 第20-24页 |
1.3.1 软土路堤的稳定 | 第20-21页 |
1.3.2 软土路堤的变形 | 第21-22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变形观测试验设计 | 第26-35页 |
2.1 工程和地质概况 | 第26-30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26页 |
2.1.2 地质概况 | 第26-29页 |
2.1.3 软土处理方案 | 第29-30页 |
2.2 试验工程设计 | 第30-33页 |
2.2.1 设计原则 | 第30页 |
2.2.2 观测项目和目的 | 第30-31页 |
2.2.3 仪标设定位置及流程 | 第31-32页 |
2.2.4 观测仪器类型 | 第32-33页 |
2.2.5 观测断面埋设的仪器及数量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变形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35-44页 |
3.1 沉降分析 | 第35-39页 |
3.1.1 荷载—时间—沉降过程曲线 | 第35-36页 |
3.1.2 硬壳层作用分析 | 第36页 |
3.1.3 加载期内沉降与填土高度的关系 | 第36-39页 |
3.2 水平向位移分析 | 第39-43页 |
3.2.1 水平位移与深度的关系 | 第39-42页 |
3.2.2 水平向位移与沉降的关系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上路堤施工控制研究 | 第44-62页 |
4.1 施工控制的最薄弱层法 | 第44-48页 |
4.1.1 问题的提出 | 第44页 |
4.1.2 观测结果 | 第44-46页 |
4.1.3 边桩与测斜导管位移比较 | 第46-47页 |
4.1.4 平移破坏模式 | 第47-48页 |
4.2 填筑期软土路基沉降速率分析 | 第48-54页 |
4.2.1 施工期沉降速率的研究 | 第48-54页 |
4.2.2 填筑期的特点 | 第54页 |
4.3 预压期软土路基沉降速率分析 | 第54-61页 |
4.3.1 软土地基预压期内沉降与时间关系 | 第56-58页 |
4.3.2 预压期的特点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