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刁柏多倍体诱导与辐射诱变的分子鉴定
摘要 | 第1-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石刁柏概况 | 第8-9页 |
·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 | 第8页 |
·开发利用价值 | 第8-9页 |
·石刁柏的营养学价值 | 第8页 |
·药用价值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石刁柏组织培养研究 | 第9-11页 |
·石刁柏的多倍体的诱导 | 第11页 |
·辐射诱变的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石刁柏遗传多样性鉴定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3-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页 |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RAPD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RAPD的特点 | 第15-16页 |
·RAPD的应用 | 第16-17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6页 |
·群体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16页 |
·遗传连锁分析和基因定位 | 第16页 |
·构建遗传图谱 | 第16-17页 |
·标记辅助育种 | 第17页 |
·石刁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种 | 第17-18页 |
·研究展望 | 第18-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石刁柏的组织培养 | 第20-21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 第20页 |
·愈伤组织的的继代培养 | 第20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 第20页 |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 第20-21页 |
·蔗糖浓度对石刁柏生根的影响 | 第21页 |
·石刁柏多倍体的诱导 | 第21-22页 |
·石刁柏多倍体诱导方法 | 第21页 |
·浸泡法 | 第21页 |
·涂抹法 | 第21页 |
·多倍体的鉴定 | 第21-22页 |
·多倍体材料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1页 |
·愈伤组织的染色体鉴定 | 第21-22页 |
·多倍体染色体数的统计 | 第22页 |
·石刁柏愈伤组织的辐射处理 | 第22页 |
·辐射处理方法 | 第22页 |
·不同辐射剂量的愈伤组织的遗传学分析 | 第22页 |
·不同辐射剂量的石刁柏品种的RAPD分析 | 第22-25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PCR反应体系的摸索 | 第23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3页 |
·结果观察与记录 | 第23页 |
·谱带分析及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激素浓度对石刁柏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5-28页 |
·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5-27页 |
·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 | 第27页 |
·试管苗的生根 | 第27-28页 |
·石刁柏多倍体的诱导 | 第28-30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石刁柏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染色液配方与染色时间的效果对比 | 第29-30页 |
·石刁柏二倍体与多倍体比较 | 第30页 |
·植株比较 | 第30页 |
·染色体数目比较 | 第30页 |
·不同加倍方法的染色体数统计 | 第30页 |
·石刁柏的辐射诱变和和遗传学鉴定 | 第30-31页 |
·石刁柏辐射材料的RAPD分析 | 第31-35页 |
·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31-32页 |
·退火温度 | 第31页 |
·Taq酶浓度 | 第31页 |
·DNA模板浓度 | 第31页 |
·引物浓度 | 第31-32页 |
·dNTP浓度 | 第32页 |
·PCR扩增体系 | 第32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32-3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5-39页 |
·石刁柏组织培养的探讨 | 第35页 |
·石刁柏多倍体的诱导 | 第35-36页 |
·辐射剂量的选取 | 第36页 |
·石刁柏DNA提取 | 第36-37页 |
·PCR条件的摸索 | 第37页 |
·RAPD揭示石刁柏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 第47-48页 |
附图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