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 第13-26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 第13-16页 |
一、社会保险制度 | 第13-14页 |
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16-18页 |
一、探索试点阶段 | 第16-17页 |
二、平稳发展阶段 | 第17页 |
三、衰退整顿阶段 | 第17-18页 |
四、恢复创新阶段 | 第18页 |
第三节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 第18-26页 |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 第20-22页 |
三、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22-26页 |
第二章 M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案例:M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 | 第26-29页 |
一、“新农保”基础性准备工作开展全面 | 第27页 |
二、“新农保”实施工作取得政策保证 | 第27-28页 |
三、“新农保”宣传工作到位 | 第28页 |
四、“新农保”覆盖面扩大 | 第28-29页 |
五、“新农保”养老金发放及时 | 第29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农民投保能力有限 | 第30页 |
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 第30-31页 |
三、农村社会养老金保值增值水平低 | 第31页 |
四、“新农保”政策不完善 | 第31-32页 |
五、“新农保”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借鉴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 第33-35页 |
一、德国模式 | 第33-34页 |
二、日本模式 | 第34页 |
三、波兰模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 第35-39页 |
一、苏州模式 | 第36-37页 |
二、烟台模式 | 第37-38页 |
三、中山模式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 第39-49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一、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 第39-40页 |
二、强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一、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 | 第41页 |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 第41-42页 |
三、多措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42-45页 |
四、完善社会养老金的管理与运营 | 第45-47页 |
五、健全“新农保”的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六、加强与商业保险的互补性运作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