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2页 |
·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基本模型 | 第12-24页 |
·基本假定 | 第12页 |
·关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 | 第12-15页 |
·政策制定者倾向于提高出口部门的盈利能力 | 第13页 |
·政策制定者倾向于提高意外通货膨胀(π_t-π_t~e)水平 | 第13-14页 |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融资 | 第14-15页 |
·通货膨胀的成本 | 第15页 |
·关于社会公众的目标 | 第15-16页 |
·浮动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 第16-17页 |
·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 | 第16-17页 |
·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 第17页 |
·固定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 第17-18页 |
·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 | 第17-18页 |
·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 第18页 |
·汇率制度的选择 | 第18-19页 |
·通货膨胀预期可变条件下的结果—声誉均衡 | 第19-22页 |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 | 第19-20页 |
·通货膨胀预期可变条件下的最优通胀路径 | 第20-21页 |
·声誉均衡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固定汇率的缺陷 | 第24-29页 |
·货币政策时滞 | 第25-26页 |
·货币政策时滞的涵义 | 第25页 |
·外部时滞的长短 | 第25-26页 |
·政治经济周期 | 第26-29页 |
第4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 第29-32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结论 | 第29-30页 |
·主要贡献 | 第29页 |
·主要结论 | 第29-30页 |
·政策含义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