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1 主要文献回顾 | 第8-12页 |
·《黄帝内经》关于按法的文献 | 第8-10页 |
·按摩来源于本能,对病之“不通”、“不仁”、“痿厥寒热”按摩治之 | 第8-9页 |
·《黄帝内经》中按法是按摩的代表手法,“按”经常代替按摩 | 第9页 |
·按法的作用机理 | 第9-10页 |
·按法的适应症 | 第10页 |
·按压腹部动脉和颈部动脉之法 | 第10页 |
·《圣济总录》关于按摩和按法的重要综合文献 | 第10-11页 |
·《厘正按摩要术》中按法的论述,提出按法的操作要领 | 第11-12页 |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中按法的综合论述 | 第12页 |
2 实验观察 | 第12-30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6页 |
·实验对象 | 第12-13页 |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测试部位 | 第13页 |
·实验场所 | 第13页 |
·操作方法 | 第13-15页 |
·测温方法 | 第15-1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实验结果 | 第16-19页 |
·常规按法按压前后不同深度温度比较 | 第16-17页 |
·充血按法组操作前后不同深度温度比较 | 第17页 |
·两种按法按压后不同深度温度比较 | 第17-18页 |
·充血按法组“充血”前后体表温度比较 | 第18-19页 |
·充血按法组“发手则热”现象观察 | 第19页 |
·讨论 | 第19-30页 |
·热电偶测温仪测量按法作用下的即刻温度变化 | 第19-20页 |
·按法热效应机理探讨 | 第20-23页 |
·“充血”在按法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发手则热”机理讨论 | 第24页 |
·与其他推拿手法热效应比较 | 第24页 |
·按法的调气、补气、候气 | 第24-26页 |
·按法治疗血瘀、血虚所致的疼痛共同基础是“热气至” | 第26页 |
·按法致卫气实而热 | 第26-27页 |
·按法致神气复而热 | 第27-29页 |
·按法的即刻热效应到综合作用 | 第29页 |
·“充血”按法热效应深达4cm,深按可及侠脊之脉?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详细摘要 | 第34-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