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官岛水库蓄水初期水质演化过程研究
0 前言 | 第1-9页 |
1 研究意义与现状 | 第9-15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污染物质内源释放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15-27页 |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规划的沐官岛水库概况 | 第15-16页 |
·气候、气象 | 第16-18页 |
·水文及拦、引水流域概况 | 第18-21页 |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7页 |
·地形、地貌及构造特征 | 第21页 |
·库区松散沉积物特征 | 第21-25页 |
·水库渗漏 | 第25页 |
·水文地质 | 第25-27页 |
3 水库底质与淡水体盐分交换的实验研究 | 第27-44页 |
·土柱实验测定盐分交换通量 | 第27-38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7-29页 |
·海水饱和底质与淡水间的盐分交换 | 第29-34页 |
·底质释水条件下,水-土界面的盐分交换 | 第34-38页 |
·水槽实验测定盐分交换通量 | 第38-42页 |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38页 |
·水-土界面之上水体中的含盐量 | 第38-40页 |
·不同底质释放的溶质累积量 | 第40-41页 |
·不同底质释放通量 | 第41页 |
·沉积物孔隙水的含盐量变化 | 第41-42页 |
·土柱实验与水槽实验结果比较 | 第42-44页 |
4 沐官岛水库蓄水初期水质变化的数值模拟 | 第44-67页 |
·沐官岛水库溶质运移数值模型 | 第44-49页 |
·水库平面二维水质模型 | 第44-45页 |
·模型的迦辽金(Galerkin)有限元解法 | 第45-47页 |
·垂直方向准三维线性插值技术 | 第47-48页 |
·可靠性分析 | 第48页 |
·准三维模型的计算机编程求解 | 第48-49页 |
·溶质运移模拟模型的基础数据 | 第49-52页 |
·平面剖分 | 第49页 |
·气象、水文、流场及溶质数据 | 第49-51页 |
·库底底质盐分扩散通量的确定 | 第51页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1-52页 |
·水库含盐量分布的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52-61页 |
·典型水文年的水库水质变化 | 第52-60页 |
·不同典型年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水库水质调控方案的数值分析 | 第61-67页 |
·库底沉积物释水方案 | 第62-63页 |
·排咸补淡方案 | 第63-65页 |
·枯水年咸水疏干方案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