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侯马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调查法 | 第15-16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16页 |
·定性分析法 | 第16页 |
·GIS 空间分析方法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 第16-18页 |
·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 第18-19页 |
·国内外关于引力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2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农村居民点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农村居民点 | 第23页 |
·农村居民点城镇引力评价 | 第23页 |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评价 | 第23-24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分布形式 | 第25-27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7-4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7-36页 |
·自然条件 | 第27-30页 |
·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社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3-36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6-42页 |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42页 |
4 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0页 |
·地形因素 | 第42-44页 |
·海拔高度 | 第42页 |
·坡度 | 第42-44页 |
·区位因素 | 第44-48页 |
·交通条件 | 第44-45页 |
·水源 | 第45-47页 |
·城镇因素 | 第47-48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8-49页 |
·资源状况 | 第49-50页 |
5 农村居民点城镇引力评价 | 第50-55页 |
·引力模型的确定 | 第50页 |
·引力测算指标的计算 | 第50-55页 |
6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评价 | 第55-67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55-56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56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56-58页 |
·指标的量化 | 第58-6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3页 |
·评价综合值的确定 | 第63-67页 |
7 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 | 第67-75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 第67-73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原则 | 第67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思路 | 第67-68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过程 | 第68-71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 第71-73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 | 第73-75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