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课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课题背景 | 第15-21页 |
·总论 | 第15-16页 |
·目标化合物的确定:主链型芳香族化合物(包括酚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及由煤炭资源获得主链型芳香族化合物的可行性 | 第16-21页 |
·煤炭资源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利用前景 | 第16-18页 |
·主链型芳香族化合物(包括酚类化合物)材料的重要性及所受的制约 | 第18-20页 |
·由煤资源中获取主链型芳香族化合物单体(包括酚类化合物)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煤结构研究的当前现状及煤衍生物富集已做的研究及结果 | 第21-25页 |
·煤结构研究的当前现状 | 第21-22页 |
·煤的溶剂抽提机理、本实验选择抽提溶剂的依据 | 第22-24页 |
·溶剂抽提机理 | 第22-23页 |
·溶剂抽提用于煤结构研究及本实验抽提溶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对煤抽提物富集已做的研究及结果 | 第24-25页 |
·固相萃取的发展、原理及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 第25-29页 |
·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 第25-26页 |
·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处理样品步骤 | 第26-27页 |
·固相萃取技术的模式、原理及应用范围 | 第26-27页 |
·固相萃取技术处理样品步骤 | 第27页 |
·常用吸附剂应用范围及本实验选取固定相吸附剂的原则: | 第27-29页 |
·常用吸附剂及应用范围 | 第27-28页 |
·本实验固定相吸附剂、洗脱剂选用及依据 | 第28-29页 |
·固相萃取技术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举例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煤种选择、实验方案及煤的柱色谱抽提及抽提率 | 第30-35页 |
·煤种选择及实验方案: | 第30-33页 |
·煤种选择及所选煤样的元素分析表: | 第30-31页 |
·实验目的及实验方案: | 第31-33页 |
·煤的柱色谱抽提及抽提率 | 第33-34页 |
·本节所用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煤的溶剂抽提过程及抽提率 | 第33-34页 |
·煤样抽提率比较及结论: | 第34页 |
·小结(本节实验不足之处及误差)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四种煤样THF抽提物的定性分析及SF煤THF抽提物的富集与表征 | 第35-50页 |
·煤THF抽提物的GPC-PDA表征 | 第35-42页 |
·本节所用仪器、试剂及操作条件: | 第35-36页 |
·煤四氢呋喃抽提物的GPC分析及表征 | 第36-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神府(SF)煤THF抽提物富集及富集结果的LC-MS分析 | 第42-49页 |
·本节所用主要试剂、仪器规格及型号: | 第42页 |
·神府煤THF抽提物富集步骤 | 第42-43页 |
·富集物的LC—MS表征及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小结(本节实验所得结论及实验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本节所得结论 | 第49页 |
·本节实验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四种煤吡啶抽提物的前处理(固相萃取)及表征 | 第50-64页 |
·煤吡啶抽提物性质简述 | 第50页 |
·本节所用试剂、仪器规格及实验操作条件: | 第50-51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预处理及分析结果 | 第51-62页 |
·大同煤及黑岱沟煤吡啶抽提物的溶解性试验 | 第51-52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甲醇可溶部分的LC-MS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THF可溶部分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试验及GC-MS分析 | 第56-58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THF可溶部分的C18固相萃取柱富集试验及GC-MS分析 | 第58-60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结果与C18固相萃取柱富集结果比较及讨论 | 第60页 |
·大同煤吡啶抽提物乙酸可溶部分的C18富集试验及GC-MS分析 | 第60-62页 |
·神府及铁法大兴煤吡啶抽提物的固相萃取及分析结果 | 第62页 |
·小结(本节实验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62-64页 |
·综合本章实验对煤吡啶抽提物富集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第62-63页 |
·本节实验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对煤四氢呋喃抽提物所得结论: | 第64页 |
·对煤吡啶抽提物所得结论: | 第64-65页 |
·本实验不足之处: | 第65页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