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1.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发展与应用 | 第12-18页 |
1.3.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国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活性污泥系统数学模型 | 第19-45页 |
2.1 活性污泥1号模型 | 第19-32页 |
2.1.1 模型的格式 | 第20-22页 |
2.1.2 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1.3 模型的假设和限定 | 第23-24页 |
2.1.4 模型使用的局限 | 第24页 |
2.1.5 模型污水水质特性及组分划分 | 第24-28页 |
2.1.6 模型反应过程 | 第28-29页 |
2.1.7 模型参数 | 第29-32页 |
2.2 沉淀模型 | 第32-38页 |
2.2.1 Takacs沉降速度模型 | 第33-36页 |
2.2.2 分层沉淀模型 | 第36-38页 |
2.3 活性污泥法反应器理论模型 | 第38-43页 |
2.3.1 完全混合间歇反应器 | 第39-40页 |
2.3.2 连续流搅拌池反应器 | 第40-41页 |
2.3.3 推流反应器 | 第41-43页 |
2.4 活性污泥系统综合模型 | 第43-45页 |
3 活性污泥系统模拟程序编制 | 第45-64页 |
3.1 建模方法 | 第45-47页 |
3.2 模拟工艺流程及程序结构图 | 第47-49页 |
3.2.1 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3.2.2 程序结构图 | 第48-49页 |
3.3 模型修正与简化 | 第49-50页 |
3.4 模拟程序计算方法 | 第50-58页 |
3.4.1 物料平衡方程 | 第50-55页 |
3.4.2 计算流程 | 第55-56页 |
3.4.3 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3.4.4 积分步长 | 第57-58页 |
3.5 计算程序校验 | 第58-64页 |
3.5.1 校验基准 | 第58-62页 |
3.5.2 校验结果 | 第62-64页 |
4 入流组分的实验测定 | 第64-68页 |
4.1 含碳有机物的测定 | 第64-66页 |
4.2 含氮物质的测定 | 第66页 |
4.3 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5 模拟程序应用 | 第68-86页 |
5.1 吴忠市污水处理厂简介 | 第68-70页 |
5.2 吴忠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结果模拟 | 第70-80页 |
5.2.1 模型参数确定 | 第71-73页 |
5.2.2 稳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3-75页 |
5.2.3 非稳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5-80页 |
5.3 吴忠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分析 | 第80-86页 |
5.3.1 污泥回流比 | 第80-82页 |
5.3.2 混合液循环率 | 第82-83页 |
5.3.3 污泥龄 | 第83-86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