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草莓镶脉病毒(SVBV)CP基因的克隆及草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 草莓病毒病研究进展第13-20页
   ·草莓主要病毒的主要特性第13-17页
     ·草莓斑驳病毒第13-14页
     ·草莓镶脉病毒第14-15页
     ·草莓皱缩病毒第15-16页
     ·草莓潜环斑病毒第16页
     ·草莓轻型黄边伴随病毒第16页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第16-17页
   ·草莓病毒检测技术第17-18页
     ·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第17-18页
     ·血清学检测第18页
     ·分子生物学检测第18页
   ·草莓病毒病的控制方法第18-19页
     ·培育无病毒苗木第18页
     ·选育抗性草莓品种第18-19页
     ·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植株第19页
   ·草莓镶脉病毒(SVBV)的基因组结构第19-20页
 2 草莓叶片再生研究进展第20-22页
   ·草莓基因型第20页
   ·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第20-21页
     ·基本培养基第20-21页
     ·激素第21页
     ·外植体类型第21页
     ·AgNO_3、KNO_3及CH、LH等附加物第21页
   ·外界环境条件第21-22页
 3 草莓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2-26页
   ·农杆菌介导的草莓遗传转化研究概述第22-24页
   ·草莓遗传转化所涉及的基因第24页
   ·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第24-25页
     ·再生系统第24-25页
     ·农杆菌的侵染第25页
     ·外植体的脱菌培养第25页
     ·转化体的选择培养第25页
   ·草莓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转化率低第25页
     ·外源基因整合的随机性第25-26页
第二章 草莓镶脉病毒(SVBV)CP基因的克隆第26-36页
 1 感染SVBV草莓植株的获得——SVBV的PCR检测第26-27页
   ·材料第26页
   ·草莓植株总DNA的提取第26页
   ·PCR检测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6-27页
   ·PCR扩增第27页
   ·PCR法检测SVBV的灵敏度分析第27页
 2 SVBVCP基因的克隆第27-31页
   ·E.coli感受态的制备第27-28页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第28页
   ·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第28-29页
   ·转化大肠杆菌第29页
   ·重组克隆的筛选第29-30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酶切鉴定第30页
   ·测序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PCR法检测的特异性分析第31页
   ·PCR法检测的灵敏度分析第31-32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酶切鉴定第32页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第32-33页
 4 讨论第33-36页
   ·PCR法应用于SVBV检测第33-34页
   ·SVBVCP基因的分子变异第34页
   ·关于SVBVCP基因的克隆第34-36页
第三章 草莓叶片的离体再生第36-4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37页
   ·材料第36页
   ·方法第36页
   ·实验处理第36-37页
   ·数据调查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叶片接种后的形态变化第37-38页
   ·TDZ对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38-39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8页
     ·不定芽的再生第38-39页
   ·-BA对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39-40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9页
     ·不定芽的再生第39-40页
   ·不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再生的影响第40页
   ·TDZ和6-BA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再生效果的比较第40页
 3 讨论第40-43页
   ·基因型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40页
   ·激素组合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0-41页
   ·叶片直接生根不生芽现象第41页
   ·褐化现象第41-43页
第四章 草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3-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材料第43页
     ·受体品种第43页
     ·培养基第43页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第43页
   ·方法第43-45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43页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43-44页
     ·农杆菌转化叶盘第44页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果的因素第44页
     ·GUS瞬间表达检测第44页
     ·转化芽的筛选、增殖及生根第44页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45-46页
   ·不同影晌因子对草莓转化的影响第46-49页
     ·乙酰丁香酮(AS)对草莓转化的影晌第46-47页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7-48页
     ·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8页
     ·共培养时间对草莓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8-49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9-50页
     ·Km抗性芽的筛选及转化植株的获得第49页
     ·抗性植株的GUS染色第49页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第49-50页
   ·讨论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快速抑制人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非基因组机制
下一篇:胃癌中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TGFβ/Smad信号传导系统表达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