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 第12-2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拷贝数变异(CNVs)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7-19页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案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甘草HMGR、SQS和β-AS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4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4页 |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带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25-28页 |
·表达载体和基因片段的双酶切 | 第28-29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带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32-34页 |
·基因片段和空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结果 | 第34-35页 |
·基因片段和空表达载体的连接结果 | 第35-37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结果 | 第37-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含甘草HMGR、SQS和β-AS基因的工程菌的构建 | 第40-54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40页 |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40-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表达载体pPIC9K线性化酶切位点分析 | 第42页 |
·重组质粒线性化及回收 | 第42-43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页 |
·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GS115 | 第43-44页 |
·含甘草HMGR、SQS和β-AS基因毕赤酵母菌株初筛 | 第44-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 第47-48页 |
·G418遗传霉素抗性筛选 | 第48页 |
·Mut+转化子的筛选 | 第48-49页 |
·单克隆快速PCR鉴定 | 第49页 |
·蛋白诱导表达检测 | 第49-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Real time PCR体系的建立及含甘草HMGR、SQS和β-AS基因工程菌的拷贝数检测 | 第54-7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60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内参基因的确定 | 第55页 |
·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 第55-57页 |
·HMGR、SQS、β-AS及GA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 | 第57-58页 |
·Real time PCR体系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8页 |
·Real time PCR扩增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7页 |
·总DNA提取 | 第60页 |
·菌液(含质粒标准品)的鉴定 | 第60-6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1-63页 |
·Real time PCR引物特异性检验 | 第63-65页 |
·各菌株Real time PCR扩增 | 第65-6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含有甘草HMGR、SQS和β-AS基因不同拷贝数的毕赤酵母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70-8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70页 |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70-71页 |
·溶液配制 | 第70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70-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含不同拷贝数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71页 |
·不同拷贝数菌株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71-73页 |
·实验结果 | 第73-79页 |
·RNA提取 | 第73-74页 |
·半定量循环数的确定 | 第74-76页 |
·光密度扫描定量 | 第76-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