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1 苏联新闻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 第11-27页 |
1.1 背景 | 第11页 |
1.2 列宁的新闻思想 | 第11-17页 |
1.2.1 十月革命前 | 第11-13页 |
1.2.1.1 关于报刊职能的论述 | 第12页 |
1.2.1.2 对报刊党性原则的阐释 | 第12-13页 |
1.2.1.3 关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分析 | 第13页 |
1.2.2 十月革命后 | 第13-17页 |
1.2.2.1 报刊工作重心的转移 | 第13-15页 |
1.2.2.2 关于报刊任务的论述 | 第15-17页 |
1.3 列宁新闻思想的剖析 | 第17-19页 |
1.3.1 理论层面的隐患 | 第17-19页 |
1.3.2 外部因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第19页 |
1.4 斯大林执政下新闻体制的逐步定型 | 第19-24页 |
1.4.1 国内背景 | 第19-20页 |
1.4.2 新闻体制及特征的发展变化 | 第20-21页 |
1.4.3 新闻观的不足与停滞 | 第21-23页 |
1.4.4 国际环境的因素 | 第23-24页 |
1.5 后斯大林时代新闻体制 | 第24-27页 |
2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新闻变革 | 第27-40页 |
2.1 新闻事业变革历程 | 第27-29页 |
2.1.1 “公开性”的初步阶段 | 第27页 |
2.1.2 “公开性”的扩大阶段 | 第27-29页 |
2.1.3 媒体失控阶段 | 第29页 |
2.2 改革中媒体的变化与特征 | 第29-36页 |
2.2.1 从片面报道走向全面反映社会 | 第29-30页 |
2.2.2 批评愈来愈尖锐,媒体走向双向互动交流 | 第30-31页 |
2.2.3 对媒体的管制由紧到松 | 第31-32页 |
2.2.4 媒体出现分化,具有派别倾向 | 第32-34页 |
2.2.5 由“人治”走向“法治” | 第34-36页 |
2.3 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思想 | 第36-40页 |
2.3.1 “公开性”原则 | 第37页 |
2.3.2 以媒体为公共论坛,开展舆论多元化 | 第37-38页 |
2.3.3 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原则 | 第38-40页 |
3 俄罗斯新闻体制的建设与发展 | 第40-53页 |
3.1 俄罗斯新闻事业的资本化历程 | 第40-48页 |
3.1.1 法制建设 | 第41-42页 |
3.1.2 新闻媒体私有化,市场自由竞争 | 第42-48页 |
3.2 俄罗斯新闻传媒受控于金融财团的原因 | 第48-50页 |
3.3 俄罗斯新闻体制及特征 | 第50-53页 |
4 苏联与俄罗斯新闻体制之批评与反思 | 第53-60页 |
4.1 新闻体制与国情(政治、经济结构,文化意识形态)必然适合性 | 第53-54页 |
4.2 新闻体制的传播学角度探析 | 第54-56页 |
4.3 新闻体制的社会学视角 | 第56-58页 |
4.4 启示 | 第58-60页 |
5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声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