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

针织物的细观本构模型和织物的屈曲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引言第10-11页
   ·织物力学研究概述第11-13页
   ·结构屈曲问题研究方法概述第13-14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有限变形的基本理论第16-23页
   ·物体变形的物质描述第16-17页
   ·变形梯度第17-18页
   ·应变的描述第18-20页
   ·应力的描述第20-22页
     ·欧拉应力第20-21页
     ·拉格朗日应力第21页
     ·基尔霍夫应力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针织物细观本构模型的建立第23-37页
   ·针织物的细观力学结构第23-26页
   ·针织物细观结构的变形分析第26-27页
   ·针织物的拉伸实验第27-28页
   ·针织物本构模型的初始形式第28-30页
   ·针织物片受到沿纹路方向拉伸时的变形分析第30-35页
     ·织物胞的平衡第30-32页
     ·织物胞的变形第32-34页
     ·额外的压应力场第34-35页
   ·针织物的细观本构方程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针织物屈曲的解析分析第37-56页
   ·增量变形理论第37-43页
     ·变形增量和应变增量第37-39页
     ·应力增量和弹性模量第39-40页
     ·瞬时模量第40-42页
     ·增量变形边界值问题第42-43页
   ·针织物片受到沿纹路方向拉伸时的屈曲分析第43-50页
     ·针织物片受到沿纹路方向拉伸时的均匀应力场第44页
     ·屈曲方程第44-46页
     ·屈曲分析第46-48页
     ·算例第48-50页
   ·针织物片受到沿织层方向拉伸时的不屈曲性第50-55页
     ·针织物片受到沿织层方向拉伸时的均匀应力场第51页
     ·屈曲分析第51-53页
     ·证明方程(4-107)关于hk 只有零解第53-54页
     ·证明方程(4-108)关于hk 只有零解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以矢端位移表达的有限旋转退化壳元理论第56-73页
   ·曲壳元的坐标表达第56-57页
   ·坐标变换第57-58页
   ·位移函数的表达第58-59页
   ·单元的位移应变矩阵第59-65页
   ·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和刚度矩阵第65-72页
     ·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第65页
     ·刚度矩阵第65-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针织物悬垂屈曲的数值模拟第73-102页
   ·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第73-84页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第74-75页
     ·增量和迭代方法第75-84页
   ·屈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84-87页
     ·屈曲的基本理论第84-86页
     ·屈曲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分析第86-87页
   ·针织物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实现第87-88页
     ·材料参数的更新第87-88页
     ·关于收敛性第88页
   ·数值算例第88-94页
     ·弹性大变形分析算例第88-91页
     ·屈曲分析算例第91-94页
   ·针织物悬垂屈曲的数值模拟第94-101页
     ·圆桌上方形针织物的悬垂屈曲模拟第94-96页
     ·针织物变形的动态过程模拟第96-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编织物悬垂屈曲的数值模拟第102-127页
   ·编织物本构理论研究概述第102-103页
   ·本文所采用的编织物细观本构模型第103-104页
   ·编织物细观本构模型中压缩模量的选取第104-111页
     ·曲线的分段线性逼近第105-107页
     ·首段纯弯曲段(AB 段)内压缩模量的确定第107-108页
     ·第二段(BC 段)内压缩模量的确定第108-109页
     ·第i 段内压缩模量的确定第109-110页
     ·算例第110-111页
   ·编织物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实现第111-115页
     ·材料非线性的忽略第111页
     ·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第111-112页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第112-114页
     ·编织物和针织物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不同第114-115页
   ·编织物悬垂屈曲的数值模拟第115-126页
     ·编织物力学性能参数的选取第115页
     ·圆桌上方形编织物的悬垂屈曲模拟第115-117页
     ·编织物变形的动态过程模拟第117-123页
     ·泊松比对织物悬垂屈曲的影响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八章 本文的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27-130页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127-128页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38-140页
致 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方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针刺干预海洛因欣快记忆痕迹的多巴胺受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