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无机化学工业论文--工业气体论文--氢气论文

电化学铝—水制氢体系析氢阴极的制备

第一章 概论第1-29页
 1.1 前言第10-12页
  1.1.1 铝-水电化学制氢体系的构成及特点第11页
  1.1.2 铝-水电化学制氢体系析氢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2 铝合金阳极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合金元素在铝阳极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第12-14页
  1.2.2 铝阳极的合金化第14-15页
  1.2.3 影响铝合金阳极活性溶解的因素第15-17页
   1.2.3.1 合金元素的影响第15页
   1.2.3.2 溶液组成的影响第15-16页
   1.2.3.3 零电荷pH 值的影响第16-17页
 1.3 析氢阴极的研究第17-27页
  1.3.1 电化学析氢的还原机理第17-19页
  1.3.2 提高阴极析氢活性的方法第19-21页
   1.3.2.1 在阴极电解液中添加有催化作用的物质第19-20页
   1.3.2.2 采用高活性析氢阴极材料第20页
   1.3.2.3 对阴极材料的表面修饰第20-21页
  1.3.3 析氢电极的研究历史第21-22页
  1.3.4 析氢电极的研究现状第22-27页
   1.3.4.1 电沉积法制备二元或三元合金第22-24页
   1.3.4.2 电沉积法制备非晶态第24-25页
   1.3.4.3 电沉积法制备复合电极材料第25-27页
 1.4 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和意义第27-29页
  1.4.1 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第27-28页
  1.4.2 研究课题的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9-40页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9-31页
  2.1.1 实验药品第29-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析氢阴极的制备第31-33页
  2.2.1 试样的制备第31页
  2.2.2 试样的镀前处理第31-32页
  2.2.3 电镀体系第32-33页
 2.3 电化学测试第33-34页
  2.3.1 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第33页
   2.3.1.1 测试系统第33页
   2.3.1.2 测试条件第33页
  2.3.2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第33-34页
   2.3.2.1 测试系统第34页
   2.3.2.2 测试条件第34页
 2.4 析氢阴极的阳极氧化预处理第34-35页
  2.4.1 实验装置第34页
  2.4.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2.5 镀层成分分析第35-37页
  2.5.1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简介第35-36页
  2.5.2 测试条件第36页
  2.5.3 试样的准备和测量第36-37页
 2.6 硬度测试第37-38页
 2.7 XRD 测试第38页
 2.8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8-39页
 2.9 耐蚀性测试第39页
 2.10 金相观察第39页
 2.11 热处理第39-40页
第三章 电化学铝-水制氢设备初步设计第40-46页
 3.1 体系特点第40-41页
 3.2 设备初步设计第41-44页
  3.2.1 储液槽和分液器第41-42页
  3.2.2 主反应器及缓冲槽第42-43页
  3.2.3 循环过滤系统第43页
  3.2.4 散热系统第43-44页
 3.3 电化学铝-水制氢设备总图第44-46页
第四章 析氢阴极的初步筛选第46-53页
 4.1 实验方法第46页
  4.1.1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第46页
  4.1.2 电化学测量第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4.2.1 析氢性能比较第46-48页
  4.2.2 镀层的稳定性比较第48-50页
  4.2.3 析氢机理探讨第50-52页
 4.3 结论第52-53页
第五章 Ni-Co-P 高效析氢阴极制备工艺第53-65页
 5.1 实验方法第53-54页
  5.1.1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第53-54页
  5.1.2 性能测试手段第54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5.2.1 镀液组成对 Ni-Co-P 镀层析氢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5.2.1.1 主盐的影响第54-55页
   5.2.1.2 导电盐的影响第55-56页
   5.2.1.3 络合剂的影响第56页
   5.2.1.4 其他添加剂的影响第56页
  5.2.2 工艺条件对 Ni-Co-P 镀层析氢性能的影响第56-61页
   5.2.2.1 温度的影响第57-58页
   5.2.2.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58-59页
   5.2.2.3 镀液pH 值的影响第59页
   5.2.2.4 搅拌状态的影响第59-60页
   5.2.2.5 镀后阳极处理的影响第60-61页
  5.2.3 Ni-Co-P 镀层的循环伏安分析第61-62页
  5.2.4 Ni-Co-P 镀层的成分分析第62页
  5.2.5 Ni-Co-P 镀层的硬度分析第62-63页
  5.2.6 Ni-Co-P 镀层的耐蚀性研究第63页
  5.2.7 Ni-Co-P 镀层形貌分析第63页
  5.2.8 Ni-Co-P 镀层晶体结构分析第63-64页
 5.3 结论第64-65页
第六章 预阳极氧化第65-74页
 6.1 实验方法第65-68页
  6.1.1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第65-66页
  6.1.2 化学镀液的维护第66-67页
   6.1.2.1 镍(Ni~(2+))含量分析步骤第66-67页
   6.1.2.2 次磷酸钠(NaH_2PO_2·H_2O)含量分析步骤第67页
  6.1.3 镀层预阳极氧化第67-68页
  6.1.4 性能测试手段第68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6.2.1 镀层含磷量对预阳极氧化的影响第68-69页
  6.2.2 阳极氧化时间对析氢性能的影响第69-70页
  6.2.3 电化学阳极氧化电解液对析氢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6.2.4 不同氧化方法对析氢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6.3 结论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气液化流程模拟与优化
下一篇:具有两个高阶乘法的A_∞-代数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