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6-18页 |
| ·牡丹组sect.Mutan DC.的分类学地位及地理分布 | 第6-7页 |
| ·分类学研究历史 | 第7-8页 |
| ·种的划分、命名、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 第8-12页 |
| ·形态与分类学研究 | 第12-13页 |
| ·细胞学研究 | 第13-14页 |
| ·孢粉学研究 | 第14-16页 |
| ·分子标记和基因测序研究 | 第16-18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 ·材料 | 第19-22页 |
| ·植物材料 | 第19-21页 |
| ·本研究涉及的芍药属GPAT基因的结构 | 第21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1页 |
| ·常用溶液配方 | 第21-22页 |
| ·基本培养基配方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 ·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PCR-RFLP | 第23-24页 |
| ·PCR扩增 | 第23页 |
| ·限制性酶切反应 | 第23-24页 |
| ·核苷酸测序 | 第24-26页 |
| ·PCR扩增 | 第24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24页 |
| ·纯化产物的连接 | 第24-25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5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5-26页 |
| ·目标片段的检测 | 第26页 |
| ·测序 | 第26页 |
| ·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 ·GPAT基因片段 | 第28-29页 |
| ·GPAT基因酶切位点变异与牡丹组种间关系网络树 | 第29-31页 |
| ·GPAT基因树与牡丹组种间关系 | 第31页 |
| ·讨论 | 第31-3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附录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研课题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