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13页 |
1.1 我国配电网的特点 | 第7页 |
1.2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 第7-9页 |
1.2.1 配电自动化的定义及内容 | 第7-9页 |
1.2.2 配电自动化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 第9页 |
1.3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1.4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进行的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的定位综述 | 第13-20页 |
2.1 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的含义 | 第13页 |
2.2 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的实现手段及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2.3 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实现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 | 第14-17页 |
2.4 基于FTU和通讯网络实现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基于PLC的重合器和分段器实现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 | 第20-45页 |
3.1 我国10kV城市配电网的环网接线方式 | 第20-21页 |
3.2 环网馈线自动化的技术特点 | 第21-22页 |
3.3 环网开关柜在城市10kV环网供电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3.4 基于PLC的环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 | 第25-41页 |
3.4.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5-26页 |
3.4.2 环网馈线采用环网柜开关的故障处理方式 | 第26-27页 |
3.4.3 重合器的控制方式和环网柜开关控制方式的选择 | 第27-35页 |
3.4.3.1 环网馈线区域定位流程的制定原则 | 第27-28页 |
3.4.3.2 重合闸控制方式的设计 | 第28-30页 |
3.4.3.3 环网柜开关作分段器时控制方式的设计 | 第30-32页 |
3.4.3.4 环网柜开关作联络器时控制方式的设计 | 第32-35页 |
3.4.4 重合器和环网柜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5-41页 |
3.4.4.1 PLC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35-38页 |
3.4.4.2 PLC软件的编制 | 第38-41页 |
3.5 小结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故障集中控制下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算法的研究 | 第45-72页 |
4.1 配电中心故障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 第45页 |
4.2 配电网的建模和基于图论描述的配电网拓扑结构 | 第45-50页 |
4.2.1 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特点 | 第46页 |
4.2.2 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理论的配电网建模 | 第46-48页 |
4.2.3 图论的方法在配电网拓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4.2.3.1 图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4.2.3.2 基于邻接矩阵描述的配电网络 | 第49-50页 |
4.3 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理论的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算法 | 第50-61页 |
4.3.1 配电网耦合点区域的定义 | 第50-51页 |
4.3.2 基于邻接距阵分离配电网耦合点区域的算法 | 第51-57页 |
4.3.3 配电网的负荷矩阵 | 第57-59页 |
4.3.4 由配电网归一负荷矩阵的过热弧确定故障区域 | 第59-61页 |
4.4 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等效解耦 | 第61-68页 |
4.4.1 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等效解耦的含义 | 第61-63页 |
4.4.2 配电网拓扑结构等效解耦的方法 | 第63-68页 |
4.4.2.1 配电网拓扑结构等效解耦为边相接的路径 | 第63-65页 |
4.4.2.2 配电网拓扑结构等效解耦为边不相接的路径 | 第65-68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68-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