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几种鳞翅目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1 引言第17-31页
 1.1 昆虫几丁质酶cDNA的克隆方法第17-18页
  1.1.1 利用标记的探针筛选cDNA文库第18页
  1.1.2 通过对文库的随机测序克隆昆虫的几丁质酶基因第18页
  1.1.3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第18页
 1.2 目前已克隆的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种类第18-19页
 1.3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第19-22页
 1.4 昆虫几丁质酶氨基酸结构特点第22-23页
 1.5 昆虫几丁质酶的基因结构特点第23-24页
 1.6 昆虫几丁质酶的基因的拷贝数研究第24页
 1.7 昆虫体内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第24-26页
  1.7.1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第25页
  1.7.2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25-26页
 1.8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体外表达及活性测定第26-27页
  1.8.1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系统第26页
  1.8.2 昆虫几丁质酶酶活性测定方法第26-27页
  1.8.3 不同pH、不同温度对昆虫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第27页
 1.9 几丁质酶基因在植物抗虫方面的应用第27-29页
  1.9.1 几丁质酶和Bt基因的协同作用第27-28页
  1.9.2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几丁质酶抗虫研究中的应用第28页
  1.9.3 昆虫几丁质酶在作物抗虫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1.10 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粘虫、二化螟、玉米螟简介第29页
 1.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30页
 1.12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61页
 2.1 材料第31-33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31页
  2.1.2 分子生物学用酶及试剂盒和各种试剂第31-33页
  2.1.3 培养基第33页
  2.1.4 仪器设备第33页
  2.1.5 试虫来源第33页
 2.2 研究方法第33-43页
  2.2.1 几丁质酶mRNA高峰表达时间的确定第34-35页
  2.2.2 昆虫总 RNA提取第35-36页
  2.2.3 利用RT-PCR扩增保守区之间的cDNA序列第36-38页
  2.2.4 RACE引物设计第38-39页
  2.2.5 3′-RACE的实验步骤第39-40页
  2.2.6 5′-RACE的实验步骤第40-42页
  2.2.7 全长cDNA的获取及其序列分析第42-43页
 2.3 玉米螟中肠cDNA文库的构建第43-46页
  2.3.1 提取玉米螟中肠的RNA第43页
  2.3.2 合成cDNA第一链第43页
  2.3.3 cDNA的LD-PCR扩增第43-44页
  2.3.4 cDNA文库的构建第44-45页
  2.3.5 文库的扩增第45-46页
 2.4 cDNA序列分析第46-47页
  2.4.1 利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检索第46页
  2.4.2 分子质量、碱基组成、碱基分布第46页
  2.4.3 全长cDNA可读框架分析第46页
  2.4.4 对ORF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第46页
  2.4.5 基于核酸序列对齐分析的功能预测第46-47页
 2.5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第47页
  2.5.1 疏水性分析第47页
  2.5.2 信号肽分析第47页
 2.6 蛋白质功能预测第47-48页
  2.6.1 通过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的蛋白质功能预测第48页
  2.6.2 通过motif、结构位点、结构功能域数据库的蛋白质功能预测第48页
 2.7 蛋白质结构预测第48-49页
  2.7.1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第48页
  2.7.2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第48-49页
 2.8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第49-53页
  2.8.1 几丁质酶基因cDNA序列ORF的PCR反应第49页
  2.8.2 PCR产物酶切反应第49页
  2.8.3 E.coli质粒DNA提取和酶切第49-50页
  2.8.4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构建第50页
  2.8.5 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第50页
  2.8.6 SDS-PAGE电泳第50-53页
 2.9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研究第53-56页
  2.9.1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页
  2.9.2 转化酵母和抗G418重组菌的筛选第53-55页
  2.9.3 转化子的PCR检测第55-56页
  2.9.4 目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诱导表达第56页
 2.10 CM-chitin-RBV为底物的酶活性测定第56-57页
  2.10.1 包涵体的溶解第56页
  2.10.2 包涵体的分离第56页
  2.10.3 包涵体溶解后的透析复性第56-57页
  2.10.4 酶活性测定第57页
  2.10.5 pH值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第57页
  2.10.6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7页
  2.10.7 Impact和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的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第57页
 2.11 杀虫活性测定第57-58页
  2.11.1 以甜菜夜蛾1龄幼虫为试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第57-58页
  2.11.2 以小菜蛾2龄幼虫为试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第58页
  2.11.3 以粘虫1龄幼虫为试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第58页
 2.12 中肠蛋白水解酶提取液对几丁质酶的消化作用第58-59页
  2.12.1 中肠蛋白水解酶的提取第58页
  2.12.2 蛋白水解酶对几丁质酶的消化第58-59页
 2.13 几丁质酶对昆虫中肠围食膜几丁质的分解作用第59页
  2.13.1 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提取第59页
  2.13.2 几丁质酶对围食膜胶体几丁质进行分解作用第59页
 2.14 半定量RT-PCR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第59-61页
  2.14.1 总RNA的提取第59页
  2.14.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9页
  2.14.3 cDNA样品的标准化第59-60页
  2.14.4 PCR循环数实验第60页
  2.14.5 半定量RT-PCR反应第60-61页
3 实验结果第61-103页
 3.1 昆虫几丁质酶 RNA提取时间的确定第61-62页
 3.2 昆虫总RNA的提取第62-63页
  3.2.1 RNA完整性的检测第62页
  3.2.2 纯度及产量检测第62-63页
 3.3 几丁质酶的基因特异性片段的获得及序列分析第63页
 3.4 几丁质酶基因cDNA序列的3′-RACE结果第63页
 3.5 几丁质酶基因cDNA序列的5′-RACE结果第63-64页
 3.6 玉米螟中肠cDNA文库的构建第64-65页
  3.6.1 玉米螟中肠总RNA的提取、RNA完整性、纯度及产量检测第64页
  3.6.2 cDNA的合成第64页
  3.6.3 cDNA文库的大小和质量检测结果第64-65页
  3.6.4 扩增文库的滴度测定第65页
 3.7 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第65-76页
  3.7.1 甜菜夜蛾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65-68页
  3.7.2 粘虫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68-70页
  3.7.3 二化螟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70-72页
  3.7.4 玉米螟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72-76页
 3.8 四种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特征比较第76-79页
  3.8.1 不同昆虫几丁质酶碱基序列组成第76页
  3.8.2 不同昆虫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组成分析第76-77页
  3.8.3 不同种类昆虫几丁质酶推导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第77页
  3.8.4 不同种类昆虫几丁质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预测第77-79页
 3.9 几种昆虫几丁质酶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第79-84页
  3.9.1 甜菜夜蛾几丁质酶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第80页
  3.9.2 玉米螟几丁质酶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第80-81页
  3.9.3 O-位上的糖基化位点和PEST区预测第81-83页
  3.9.4 CDDV2.01软件进行功能区的搜索第83-84页
 3.10 昆虫几丁质酶氨基酸的疏水性分析第84-86页
 3.11 昆虫几丁质酶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第86-92页
  3.11.1 序列同源性比较第86-90页
  3.11.2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第90-92页
 3.13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92-94页
  3.13.1 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92-93页
  3.13.2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第93-94页
 3.14 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94-95页
  3.14.1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94页
  3.14.2 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94-95页
 3.15 CM-chitin-RBV为底物的酶活性测定第95-97页
  3.15.1 pET29a载体表达的昆虫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结果第95-96页
  3.15.2 pTYB11表达的昆虫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第96-97页
  3.15.3 毕赤酵母表达的甜菜夜蛾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第97页
 3.16 昆虫几丁质酶杀虫活性测定结果第97页
 3.17 昆虫中肠蛋白水解酶对几丁质酶的消化作用第97-99页
 3.18 几丁质酶对昆虫中肠围食膜几丁质的分解作用第99页
 3.19 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第99-103页
  3.19.1 PCR循环数实验结果第99-100页
  3.19.2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浓度定量结果第100-103页
4 讨论第103-108页
 4.1 RNA的提取第103页
 4.2 RACE反应中需注意的问题第103-104页
 4.3 cDNA基因文库构建技术问题第104-105页
  4.3.1 构建理想的cDNA文库需要考虑的因素第104-105页
  4.3.2 文库筛选可选择的具体方法第105页
  4.13.3 cDNA文库技术的局限性第105页
 4.4 工程菌生产的蛋白的复性与纯化第105-106页
 4.5 表达的昆虫几丁质酶大小探讨第106页
 4.6 关于半定量RT-PCR方法的探讨第106-107页
 4.7 关于表达的昆虫几丁质酶的杀虫活性探讨第107-108页
5 结论第108-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附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佳纸集团俄罗斯远东纸浆项目经济性评价
下一篇:SCM模式下企业集成计划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