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35页 |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 | 第13-18页 |
·微生物概述 | 第13-15页 |
·微生物生长的检测 | 第15-18页 |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 第18页 |
·抗菌剂 | 第18-22页 |
·抗菌剂的分类 | 第20-21页 |
·抗菌剂性能的评价 | 第21-22页 |
·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 第22-31页 |
·纳米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理 | 第22-29页 |
·纳米抗菌材料应用现状 | 第29-31页 |
·纳米氢氧化镁 | 第31-33页 |
·氢氧化镁的结构和制备 | 第31页 |
·纳米氢氧化镁的性质及应用 | 第31-33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2 纳米Mg(OH)_2抗菌性和抗菌谱的研究 | 第35-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纳米Mg(OH)_2的性质 | 第37-39页 |
·细菌的培养及检测 | 第39-41页 |
·MHE-GC法对微生物生长的检测 | 第41-51页 |
·MHE-GC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1-45页 |
·MHE-GC法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实例 | 第45-49页 |
·MHE-GC法与其它常用方法的比较 | 第49-51页 |
·纳米Mg(OH)_2对多个菌属的抗菌效果 | 第51-56页 |
·对大肠杆菌 | 第52-54页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54页 |
·对吩嗪伯克氏菌 | 第54-56页 |
·纳米Mg(OH)_2与其它几种纳米颗粒抗菌效果的比较 | 第56-60页 |
·其它几种纳米氧化物的抗菌效果 | 第56-58页 |
·纳米粘土的抗菌效果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3 纳米Mg(OH)_2抗菌机理的研究 | 第62-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3-64页 |
·大肠杆菌的培养及检测 | 第64-65页 |
·纳米Mg(OH)_2抗菌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65-66页 |
·对金属化合物已有抗菌机理的研究 | 第66-74页 |
·纳米Mg(OH)_2悬浊液中OH~-和Mg~(2+)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66-70页 |
·纳米Mg(OH)_2光催化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70-74页 |
·纳米Mg(OH)_2抗菌机理的提出与验证 | 第74-82页 |
·胞吞-离解抗菌机理 | 第74-76页 |
·接触方式对抗菌效果的影响 | 第76-77页 |
·能量抑制剂对抗菌效果的影响 | 第77-79页 |
·不同形貌尺寸的Mg(OH)_2抗菌效果比较 | 第79-81页 |
·其它氢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抗菌效果比较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纳米Mg(OH)_2抗菌纸和抗污染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83-10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9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84-8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5页 |
·Mg(OH)_2抗菌纸的制备 | 第85-88页 |
·PVDF/Mg(OH)_2共混膜的制备 | 第88-89页 |
·膜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 | 第89-91页 |
·纳米Mg(OH)_2抗菌纸的表征和抗菌性研究 | 第91-97页 |
·Mg(OH)_2纳米颗粒在抗菌纸的留着率 | 第91-95页 |
·Mg(OH)_2抗菌纸的抗菌测试与结果 | 第95-97页 |
·PVDF/Mg(OH)_2共混膜的表征和抗生物污染性研究 | 第97-107页 |
·共混膜中Mg(OH)_2的含量 | 第97-99页 |
·共混膜的孔结构与孔隙率 | 第99-102页 |
·共混膜的抗生物污染性 | 第102-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21-122页 |
工作展望 | 第122-123页 |
附录 符号表 | 第123-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