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导言 | 第8-9页 |
一、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分析 | 第9-20页 |
(一)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类型的特殊性 | 第9-10页 |
1 、 积极发展型 | 第9页 |
2 、 波状积极发展型 | 第9-10页 |
3 、 消极发展型 | 第10页 |
(二)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 第10-15页 |
1 、 教育因素 | 第11-12页 |
2 、 非教育因素 | 第12-15页 |
(三)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过程的特殊性 | 第15-20页 |
1 、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过程 | 第15-17页 |
2 、 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 | 第17-20页 |
二、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变化规律 | 第20-29页 |
(一) 网络对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影响 | 第20-24页 |
1 、 网络改变了民族大学生的认知模式,使个体认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 第21页 |
2 、 网络提升了民族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的自主性,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第21-22页 |
3 、 网络导致了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多层次分化,使原本和谐统一的群体意志趋于分散对立 | 第22-23页 |
4 、 网络预示了信息发布权威的缺失,使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失去了统一舆论的导向 | 第23页 |
5 、 网络引发了民族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偏差和矛盾,使个体自我认识的“同一性”危机激化升级 | 第23-24页 |
6 、 网络激化了各民族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使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日渐弱化 | 第24页 |
(二)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及隐含的矛盾 | 第24-27页 |
1 、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 第24-26页 |
2 、 网络影响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隐含的矛盾 | 第26-27页 |
(三)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 | 第27-29页 |
1 、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是在活动的基础上教育(外部)非教育(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 第27-28页 |
2 、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是民族大学生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 第28-29页 |
三、 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 | 第29-40页 |
(一) 对加强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再认识 | 第29-31页 |
(二) 优化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 第31-34页 |
1 、 传统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 第31-32页 |
2 、 网络发展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意义 | 第32-33页 |
3 、 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优化 | 第33-34页 |
(三) 与网络发展相应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 第34-40页 |
1 、 找准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 第34-36页 |
2 、 丰富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 第36页 |
3 、 实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化与个体化的整合 | 第36-37页 |
4 、 建构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