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我国配电网发展现状 | 第10页 |
|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配电自动化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配电自动化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配电自动化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湖南大学配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进行的工作 | 第16-18页 |
| 第2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与关键实现技术研究 | 第18-30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 | 第18-19页 |
| ·配电自动化实现的前提 | 第19-21页 |
| ·典型的配电网接线方式 | 第19-20页 |
| ·配电网络结构优化 | 第20-21页 |
| ·一次设备的改造 | 第21页 |
| ·通信方式 | 第21-24页 |
| ·配电自动化通信的特点 | 第22页 |
| ·系统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 第22页 |
| ·常见的通信方式及其特点 | 第22-23页 |
| ·混合通信方案 | 第23-24页 |
| ·馈线自动化 | 第24-26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思路 | 第26-29页 |
| ·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的前提 | 第27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和单项自动化系统的关系 | 第27-28页 |
| ·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策略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湖南大学配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 第30-37页 |
| ·配电系统规划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 ·负荷预测 | 第31-32页 |
| ·主干网架规划 | 第32-35页 |
| ·电源点布局 | 第32页 |
| ·开闭所布点及供电范围 | 第32-33页 |
| ·主干网方案的确定 | 第33-35页 |
| ·改造后配电系统网架结构 | 第35页 |
| ·变压器布点和低压网的规划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湖南大学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 第37-47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 ·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 | 第37页 |
| ·功能要求 | 第37-38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 第38-39页 |
| ·配电主站的设计 | 第39-44页 |
| ·主站系统硬件构成 | 第39-40页 |
| ·系统软件结构 | 第40-41页 |
| ·配电SCADA功能 | 第41-42页 |
| ·配电高级应用功能(DPAS) | 第42页 |
| ·配电地理信息管理功能(AM/FM/GIS) | 第42-43页 |
| ·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 第43-44页 |
| ·配电子站 | 第44-45页 |
| ·配电终端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湖南大学配电自动化通信和馈线自动化的研究 | 第47-55页 |
| ·湖南大学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 | 第47-50页 |
| ·主站-子站通信系统 | 第47-49页 |
| ·子站-终端通信系统 | 第49-50页 |
| ·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 第50-54页 |
|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则 | 第50-51页 |
| ·馈线自动化中故障自动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 ·湖南大学馈线自动化的特点 | 第52-53页 |
| ·配电所馈线自动化方案 | 第53页 |
| ·开闭所馈线自动化方案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6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研究 | 第55-68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配电网的拓扑描述 | 第55-59页 |
| ·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特点 | 第56页 |
| ·常用节点数据存储结构 | 第56-57页 |
| ·本文采用数据存储结构 | 第57-59页 |
| ·常见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 第59-62页 |
| ·母线类算法 | 第59-60页 |
| ·支路类算法 | 第60-62页 |
| ·适应网络结构改变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 第62-66页 |
| ·深度优先搜索存储的结构特点 | 第62-63页 |
| ·潮流计算递推公式 | 第63-64页 |
| ·潮流计算步骤 | 第64-65页 |
| ·潮流计算方法的特点 | 第65-66页 |
| ·算例分析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 附录B 湖南大学供电系统地理接线图(2002) | 第75-76页 |
| 附录C 湖南大学供电系统主接线图(2002) | 第76-77页 |
| 附录D IEEE 33节点算例系统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