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65页
 第一节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第14-40页
     ·稀土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14-16页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第14-15页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光特性第15-16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第16-40页
       ·免疫分析的原理第16-20页
         ·抗体-抗原反应第16-18页
           ·抗体的结构和性质第16-18页
           ·抗体的种类第18页
         ·标记物的结构和特征第18-20页
           ·信号发生基团第19页
           ·间隔基团第19页
           ·活性基团第19-20页
       ·免疫分析方法的种类第20-24页
         ·竞争型免疫分析方法第20-21页
         ·非竞争型免疫分析法第21-24页
         ·均相免疫分析方法第24页
       ·免疫分析的研究进展第24-40页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第25-26页
         ·酶标记免疫分析法第26-29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第29-30页
         ·荧光免疫分析法第30-31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第31-36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原理第31-32页
           ·溶解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第32-33页
           ·标记镧系离子发光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第33-34页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第34-35页
           ·酶增幅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体系第35-36页
         ·新型稀土荧光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第36-40页
           ·β-二酮类配体第36-38页
           ·稀土离子与芳香胺类衍生物配位体的荧光配合物第38-40页
 第二节 纳米荧光标记物第40-48页
     ·绪言第40-42页
       ·纳米技术简介第40页
       ·纳米生物技术第40-42页
     ·几种重要的荧光标记物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42-48页
       ·胶体金纳米粒子第43-44页
       ·量子点第44-46页
       ·高分子纳米微球第46-47页
       ·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第47-48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65页
第二章 硅胶包覆铕配合物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65-86页
 第一节 硅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第66-74页
     ·前言第66页
     ·实验部分第66页
     ·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第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4页
       ·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对纳米微粒形成的影响第67-70页
       ·D_2O 对纳米颗粒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第70页
       ·纳米微粒的光谱性质第70-73页
       ·光漂白实验第73-74页
 第二节 硅胶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和标记生物分子第74-78页
     ·前言第74页
     ·实验部分第74-76页
       ·仪器与试剂第74-75页
       ·硅胶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和标记SA第75-76页
       ·空白纳米硅球的制备第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78页
       ·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表征第76-77页
         ·傅立叶红外谱图第76-77页
         ·元素分析结果第77页
       ·荧光纳米微粒标记链酶亲合素第77-78页
 第三节 纳米硅胶荧光微粒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78-82页
     ·前言第78-79页
     ·实验部分第79-81页
       ·仪器与试剂第79-80页
       ·生物素标记豚鼠抗人HBsAg抗体的制备第80页
       ·HBsAg 的测定第80-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82页
       ·反应时间的选择第81页
       ·HBsAg 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第81-82页
 第四节 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三章 硅胶包覆铽配合物荧光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86-105页
 第一节 BPTA-Tb~(3+)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第87-91页
     ·前言第87页
     ·实验部分第87-89页
       ·仪器与试剂第87页
       ·BPTA 的合成第87-88页
       ·BPTA-Tb~(3+)配合物的制备第88-89页
     ·结果与讨论第89-91页
       ·2,6-bis(3-’methyl-1-’pyrazolyl)-4-phenylpyridine 的合成第89-90页
       ·2,6-bis(3-’bromomethyl-1-’pyrazolyl)-4-phenylpyridine 的合成第90-91页
       ·BPTA-Tb~(3+)配合物的制备第91页
 第二节 硅胶包裹BPTA-Tb~(3+)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及表征第91-95页
     ·前言第91页
     ·实验部分第91-92页
       ·仪器与试剂第91-92页
       ·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及标记SA第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95页
       ·硅胶包裹铽荧光配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第93页
       ·硅胶包裹BPTA-Tb~(3+)纳米荧光微粒的光谱性质第93-94页
       ·光漂白实验第94-95页
 第三节 硅胶包裹BPTA-Tb~(3+)纳米荧光微粒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95-101页
     ·前言第95-96页
     ·实验部分第96-98页
       ·仪器与试剂第96-97页
       ·标记SA 的BPTA-Tb~(3+)荧光纳米微粒的纯化第97页
       ·生物素标记山羊抗人PSA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97页
       ·用标记SA的荧光纳米微粒测定人血清中的PSA第97-98页
       ·BPTA-Tb~(3+)配合物标记SA免疫测定PSA第98页
     ·结果与讨论第98-101页
       ·标记SA的纳米荧光微粒的纯化第98-99页
       ·PSA 的工作曲线第99-100页
       ·PSA 测定方法的相关性第100-10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四章 功能性铽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临床样品检测中的应用第105-117页
 第一节 功能性铽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第106-111页
     ·前言第106页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仪器与试剂第106-107页
       ·功能性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第107页
       ·空白纳米硅球的制备第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1页
       ·功能性铽纳米荧光微粒的形态第107-108页
       ·功能性铽纳米荧光微粒的光谱性质第108-109页
       ·功能性铽纳米荧光微粒的荧光量子产率第109-111页
 第二节 血清样品中甲胎蛋白的测定第111-115页
     ·前言第111页
     ·实验部分第111-113页
       ·仪器与试剂第112页
       ·纳米荧光微粒标记山羊抗人AFP多克隆抗体第112页
       ·人血清样品中AFP 的测定第112-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15页
       ·功能性纳米荧光微粒标记抗AFP 抗体第113页
       ·AFP 测定的工作曲线第113-114页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第114-115页
 第三节 小结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7页
第五章 氧化锆基质纳米稀土荧光微粒的制备及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117-126页
 第一节 氧化锆包覆铽配合物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与表征第117-121页
     ·前言第117-118页
     ·实验部分第118-119页
       ·仪器与试剂第118页
       ·氧化锆包覆BPTA-Tb~(3+)纳米荧光颗粒的制备第118-1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19-121页
       ·BPTA-Tb~(3+)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119页
       ·氧化锆包裹铽配合物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第119-120页
       ·氧化锆包裹铽配合物纳米荧光微粒的表征第120-121页
 第二节 氧化锆包覆铽配合物纳米荧光微粒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探讨第121-123页
     ·前言第121页
     ·实验部分第121-122页
       ·仪器与试剂第121-122页
       ·氧化锆包裹铽配合物纳米荧光微粒标记SA第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122-123页
       ·PSA免疫分析第123页
 第三节 小结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6-128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