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概述 | 第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6-10页 |
| ·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环境研究的简史 | 第6-8页 |
| ·河口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概述 | 第8-10页 |
|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10-11页 |
| ·研究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小结 | 第13-14页 |
| 2 滦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概况与研究历史 | 第14-26页 |
| ·滦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8页 |
| ·滦河三角洲海岸概况 | 第14-16页 |
| ·滦河三角洲水文气象概况 | 第16-17页 |
| ·滦河三角洲地质概况 | 第17页 |
| ·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概况 | 第17-18页 |
| ·滦河三角洲植被与土壤概况 | 第18页 |
| ·滦河三角洲研究历史 | 第18-25页 |
| ·滦河三角洲地质、地貌研究 | 第18-25页 |
| ·滦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3 构建空闻信息数据库、规范数据 | 第26-42页 |
| ·GIS数据模型 | 第26-28页 |
| ·第一代地理数据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 | 第26页 |
| ·第二代地理数据模型--地理相关数据模型 | 第26-27页 |
| ·第三代地理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 | 第27-28页 |
|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优点 | 第28-29页 |
| ·通过Geo-database数据模型构建滦河三角洲地区本底数据库 | 第29-41页 |
| ·数据库框架设计 | 第29-30页 |
| ·从多种数据源导入地理信息数据库 | 第30-32页 |
| ·特征类数据拓扑、定义子类与数据域 | 第32-33页 |
| ·对滦河三角洲Geo-Database数据库的操作 | 第33-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影像分类 | 第42-67页 |
| ·遥感影像概况 | 第42-44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44-50页 |
| ·影像几何校正 | 第44-47页 |
| ·研究区海岸带的界定 | 第47页 |
| ·岸线提取与分类单元的划定 | 第47-50页 |
| ·影像分类 | 第50-63页 |
| ·确定分类系统 | 第50-51页 |
| ·分类方案设计 | 第51页 |
| ·分类方法比较 | 第51-60页 |
| ·对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 | 第60-63页 |
| ·分类结果 | 第63-65页 |
| ·精度分析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5 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67-72页 |
| ·岸线蚀退 | 第67页 |
| ·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分析 | 第67页 |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统计分析 | 第67-71页 |
| ·总体变化 | 第68-70页 |
| ·农业用地转化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语 | 第72-75页 |
| ·结合GIS、RS技术和环境模型监测河口、海岸带LUCC情况 | 第72页 |
| ·研究区1987年~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