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33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金融风险传导途径增加,金融监管面临形势严峻第15-16页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第16页
     ·金融监管滞后,效率低下第1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8-31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8-27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27-31页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31-32页
     ·研究思路第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32-33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监管的基础理论第33-5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本质第33页
   ·商业银行监管函数第33-38页
     ·商业银行监管基本函数第34-36页
     ·商业银行监管供求函数第36-38页
   ·商业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第38-4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成本分析第39-40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收益分析第40-41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收益成本函数第41-4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效用假说--对监管体制变革的一种解释第42-44页
     ·体制变革的收入效应第43页
     ·体制变革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第43-44页
   ·商业银行监管机构的规模第44-48页
     ·监管强度与监管的成本收益第45-46页
     ·监管强度与社会福利第46-47页
     ·监管机构规模与社会净福利第47-48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宗旨、原则与内容第48-5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宗旨第49-50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第50-52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第52-68页
   ·发达国家的银行监管第52-56页
     ·美国的银行监管第52-53页
     ·日本的银行监管第53-54页
     ·英国的银行监管第54-56页
   ·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监管第56-61页
     ·韩国的银行监管第56-57页
     ·波兰的银行监管第57-61页
   ·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比较第61-64页
     ·一元化监管模式第62页
     ·多元化监管模式第62-64页
     ·跨国化监管模式第64页
   ·国外银行监管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与借鉴第64-65页
   ·商业银行监管发展趋势第65-68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历史演变、绩效及存在问题第68-80页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历史发展过程第68-71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初创时期(1978-第68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发展时期(1984-第68-70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成熟时期(1995年以来)第70-71页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第71-73页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第73-75页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特点第75-78页
     ·监管法制化第76页
     ·分业金融监管体制第76页
     ·商业银行监管逐步深化第76-78页
     ·商业银行监管方式与手段不断完善第78页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第78-80页
     ·监管协调政策研究不足第78页
     ·监管缺乏规范性与持续性第78页
     ·监管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第78-79页
     ·监管支持系统薄弱第79页
     ·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不完善第79页
     ·监管队伍专业技能不高第79-80页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组织体系构建第80-91页
   ·金融监管模式——一体化第80-81页
   ·银监会监管第81-83页
     ·银监会与中央银行的关系第82-83页
     ·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的业务分工与配合第83页
     ·银监会的内部制度建设第83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第83-85页
     ·重构内控组织体系第83-84页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第84-85页
   ·银行同业自律第85-86页
     ·行业保护第85页
     ·行业协调、合作与交流第85-86页
     ·行业监管第86页
   ·市场约束体系第86-88页
     ·市场约束与外部监管第87页
     ·资信评估第87-88页
     ·退出机制与高层人事监管第88页
   ·实时动态监管制度第88-91页
     ·实时动态监管的概念第88-89页
     ·实时动态监管的必要性第89页
     ·实时动态监管制度框架设计第89-91页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控制第91-123页
   ·市场准入第91-94页
     ·市场准入内涵第91页
     ·市场准入原则第91-92页
     ·市场准入标准第92-93页
     ·市场准入制度第93-94页
   ·资本监管第94-106页
     ·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第94-95页
     ·资本的构成第95-99页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第99-103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第103-104页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补充途径第104-106页
   ·资产质量监管第106-112页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第106-111页
     ·资产质量分析与监管第111-112页
   ·风险监管第112-116页
     ·银行风险的种类第112-116页
     ·风险监管内容第116页
   ·流动性监管第116-120页
     ·流动性与流动性监管第116-117页
     ·流动性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17-119页
     ·流动性监管第119-120页
   ·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第120-123页
     ·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重要性第121页
     ·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内容第121-123页
第七章 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监管体系第123-133页
   ·我国商业银行危机处理的现状及问题第123-124页
     ·危机处理的框架与制度不健全第123页
     ·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做到依法处理第123-124页
     ·手段缺乏,债权债务困难第124页
     ·道德风险严重第124页
   ·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监管的原则第124-125页
     ·稳定原则第124-125页
     ·创新原则第125页
     ·系统性原则第125页
     ·防范道德风险原则第125页
   ·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监管体系设计第125-133页
     ·危机预警制度第125-127页
     ·损失分摊制度第127-128页
     ·最后贷款人制度第128-129页
     ·存款保险制度第129-133页
第八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支持系统与政策建议第133-149页
   ·法律法规系统第133-135页
     ·增加新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第134-135页
     ·强化商业银行监管执法监督第135页
   ·监管信息系统第135-137页
     ·监管信息系统的构成第135-136页
     ·监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第136页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第136-137页
   ·社会中介系统第137-139页
   ·审慎会计系统第139-141页
   ·信用信息系统与社会信用秩序第141-142页
   ·大众传媒系统第142-146页
     ·大众传媒在商业银行监管中的积极作用第142-143页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第143-144页
     ·改善管理,加强自律,发挥大众传媒的监管作用第144-146页
   ·监管手段系统第146-147页
   ·监管队伍系统第147-149页
致  谢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8页
附录一  历史上银行危机、倒闭与监管案例第158-159页
附录二  九十年代中国的银行并购案例第159-160页
作者简介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混合网格生成与N-S方程求解
下一篇: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