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2 体育运动全球化的诠释 | 第11-18页 |
2.1 全球化的多种解释及中国对其的理解 | 第11-13页 |
2.2 体育运动与全球化 | 第13-15页 |
2.2.1 体育运动中的全球化趋势 | 第13-14页 |
2.2.2 体育运动与全球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2.3 体育运动全球化 | 第15-18页 |
2.3.1 体育运动全球化的主要原因 | 第16-17页 |
2.3.2 体育运动全球化是一个共享的休闲系统 | 第17-18页 |
3 现代社会、现代人、现代人的存在方式 | 第18-26页 |
3.1 现代社会的环境与现代人 | 第18-20页 |
3.1.1 现代人的精神过度紧张 | 第19页 |
3.1.2 由于生产的现代性导致现代人的身体运动不足 | 第19-20页 |
3.1.3 现代社会人类的营养过剩和肥胖及“文明病” | 第20页 |
3.2 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的界定 | 第20-22页 |
3.3 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特征 | 第22-26页 |
3.3.1 人的存在方式的既成性和创造性 | 第22-23页 |
3.3.2 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性与个性 | 第23-24页 |
3.3.3 人的存在方式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 第24-26页 |
4 体育运动的人学底蕴 | 第26-37页 |
4.1 体育运动中人的个性 | 第26-28页 |
4.2 体育运动中人的社会性 | 第28-29页 |
4.3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体育运动的深刻的哲学背景 | 第29-37页 |
4.3.1 体育运动是对象性的活动,而且是以人为对象、人们互为对象的活动 | 第31-32页 |
4.3.2 现实的体育运动又是主体性的活动 | 第32-35页 |
4.3.2.1 现代人的体育运动的自主性 | 第32-33页 |
4.3.2.2 现代人的体育运动的能动性 | 第33-34页 |
4.3.2.3 现代人的体育运动的创造性 | 第34-35页 |
4.3.3 现实的体育运动又是中介性的活动 | 第35-37页 |
5 体育运动将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 第37-41页 |
5.1 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 第37-39页 |
5.1.1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 | 第37-38页 |
5.1.2 现代体育的新特点 | 第38-39页 |
5.2 体育运动作为现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 第39-41页 |
5.2.1 对现代人来说,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 第39-40页 |
5.2.2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体育运动的主体 | 第40-41页 |
6 体育运动全球化进程中人的发展与民族国家地位 | 第41-48页 |
6.1.体育运动全球化的哲学蕴涵 | 第41-43页 |
6.1.1 体育产业的全球化 | 第41页 |
6.1.2 体育市场的全球化 | 第41-42页 |
6.1.3 体育科学技术上的全球化 | 第42页 |
6.1.4 体育文化交流上的全球化 | 第42-43页 |
6.2 体育运动全球化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存在方式的影响 | 第43-45页 |
6.2.1 体育运动全球化促进现代人的发展 | 第43-44页 |
6.2.2 体育运动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阻碍和抑制作用 | 第44-45页 |
6.3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地位 | 第45-48页 |
6.3.1 今天的全球化过程确实对民族国家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第46-47页 |
6.3.2 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中的正确定位 | 第47-48页 |
7 体育运动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48-53页 |
7.1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 第48-50页 |
7.2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向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的发展 | 第50-51页 |
7.3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 | 第51-53页 |
7.3.1 中国的现代化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 第51-52页 |
7.3.2 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发展必须通过与世界体育发展相适应来实现 | 第52-53页 |
7.3.3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 | 第53页 |
8 结论 | 第53-56页 |
8.1 体育运动全球化对现代社会的政治功能 | 第53-54页 |
8.2 体育运动全球化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功能 | 第54页 |
8.3 体育运动全球化促进现代人的个体社会功能 | 第54页 |
8.4 体育运动全球化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道德价值 | 第54-55页 |
8.5 体育运动全球化美化现代人的环境 | 第55页 |
8.6 体育运动全球化对现代人的娱乐功能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