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

氧碳含量对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的研究

第一章 序言第1-19页
 1-1 全球能源形势第9-10页
  1-1-1 能源危机第9页
  1-1-2 太阳能的优势第9-10页
 1-2 太阳电池的发展第10-13页
  1-2-1 太阳电池发展历史和现状第10-12页
  1-2-2 太阳电池的研究概况第12页
  1-2-3 世界太阳电池的分类及份额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9页
  1-3-1 硅中氧的基本性质第13-16页
  1-3-2 硅中碳的基本性质第16-18页
  1-3-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硅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9-33页
 2-1 光电转换过程第19-22页
  2-1-1 光的反射与折射第19-20页
  2-1-2 半导体中的光吸收第20页
  2-1-3 PN结的形成第20-22页
  2-1-4 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第22页
 2-2 半导体中的复合过程第22-25页
  2-2-1 直接复合第23页
  2-2-2 间接复合第23-24页
  2-2-3 俄歇复合第24页
  2-2-4 表面复合第24-25页
 2-3 硅太阳电池的原理方程第25-33页
  2-3-1 理想PN结的伏安特性第25页
  2-3-2 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5-26页
  2-3-3 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特征参数第26-29页
  2-3-4 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特性第29-33页
第三章 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及测试方法第33-45页
 3-1 常规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第33-40页
  3-1-1 化学清洗第34-35页
  3-1-2 扩散第35-37页
  3-1-3 真空蒸镀法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第37-38页
  3-1-4 电池的钝化第38-40页
 3-2 测试与分析第40-45页
  3-2-1 光电导衰减法(PCD)测试硅片少子寿命第40-42页
  3-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硅片氧碳含量的变化第42页
  3-2-3 光学显微镜观察硅片腐蚀后的形貌第42-43页
  3-2-4 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Ⅰ-Ⅴ曲线)第43页
  3-2-5 电池的QE测量第43-45页
第四章 热处理对太阳电池用直拉硅片中氧的热行为及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影响的研究第45-55页
 4-1 直拉硅片中氧的性质概述第45-46页
  4-1-1 氧的来源第45页
  4-1-2 氧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性质第45-46页
 4-2 太阳电池用硅片中氧的热行为的研究第46-47页
  4-2-1 实验样品第47页
  4-2-2 实验步骤第47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3-1 热处理第47-52页
  4-3-2 电池效率第52-53页
  4-3-3 光谱响应的比较结果第53-54页
  4-3-4 氮化硅钝化第54页
  4-3-5 FG处理第54页
 4-4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太阳电池用直拉硅片中碳的热行为及对氧沉淀的影响第55-63页
 5-1 硅中碳和氧沉淀的性质概述第55-58页
  5-1-1 碳的来源第55页
  5-1-2 碳的基本性质第55-56页
  5-1-3 碳的有害性及对硅材料和器件的影响第56页
  5-1-4 氧沉淀的性质第56-57页
  5-1-5 碳对氧沉淀的作用第57-58页
 5-2 太阳电池用硅片中碳对氧沉淀及对少子寿命影响的研究第58-59页
  5-2-1 实验样品第58-59页
  5-2-2 实验步骤第59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5-3-1 氧碳含量和少子寿命的变化第59-61页
  5-3-2 观察结果第61-62页
 5-4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太阳电池用直拉硅片硼和间隙氧的研究第63-72页
 6-1 太阳电池光衰减第63-65页
  6-1-1 光衰减的研究第63-65页
  6-1-2 引起光衰减缺陷的成分第65页
 6-2 太阳电池光衰减的主要因素硼、氧的研究第65-66页
  6-2-1 硅中氧的性质第65-66页
  6-2-2 实验样品第66页
  6-2-3 实验步骤第66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71页
  6-3-1 氧碳含量和少子寿命的变化第66-69页
  6-3-2 影响光衰减的缺陷中心的反应第69-71页
 6-4 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总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北油气田储层压裂改造及配套技术研究
下一篇:当今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