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粉尘—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粉煤灰和硅粉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物化特点 | 第9-15页 |
·粉煤灰 | 第9-11页 |
·硅粉 | 第11-15页 |
·水泥基复合材料 | 第15-2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增强原理 | 第16-18页 |
·颗粒增强体及其相容性 | 第18-19页 |
·粘结结合界面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原料研究方法及原理 | 第21-42页 |
·原料的种类 | 第21-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27页 |
·主要原料的性质 | 第27-33页 |
·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的性质 | 第27-28页 |
·粉煤灰的作用机理 | 第28-30页 |
·硅粉的作用机理 | 第30-32页 |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及混制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拌合料混制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 第34-39页 |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吸水率、含水率及容重的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与受压变形 | 第39-42页 |
·受力破坏机理 | 第39-40页 |
·立方体抗压与变形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粉尘类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第42-66页 |
·早期推定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 | 第42-46页 |
·强度关系式的建立方法 | 第43-44页 |
·强度关系式的建立 | 第44-46页 |
·粉尘比较及试样的配比选择 | 第46-52页 |
·造型粉尘和落粉尘的抗压强度比较 | 第46-49页 |
·配比选择 | 第49-52页 |
·试验原料与强度的关系 | 第52-59页 |
·铸造粉尘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水泥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硅粉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减水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各原料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工艺条件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凝固时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容重、含水率及吸水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1页 |
·试样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61-65页 |
·扫描电镜技术简介 | 第62-63页 |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粉尘水泥基复合材料路面砖的试制 | 第66-86页 |
·高光泽彩色路面砖的技术指标 | 第66-68页 |
·路面砖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68-69页 |
·路面砖对废弃物和其他原料的技术要求 | 第69-70页 |
·路面砖的面层配方的调整原则 | 第70页 |
·路面砖的生产工艺介绍 | 第70-74页 |
·路面砖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74-77页 |
·高光泽彩色路面砖的生产技术要点 | 第77-79页 |
·碱的成分 | 第77页 |
·碱的泛出途径 | 第77-79页 |
·路面砖的试制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 | 第79-83页 |
·路面砖的试制情况 | 第79-81页 |
·路面砖的生产工艺流程 | 第81-82页 |
·路面砖的强度测试情况及分析 | 第82-83页 |
·彩色路面砖的生产与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第83-86页 |
·筹建废弃物粉尘路面砖生产线的可行性 | 第83页 |
·厂房及设备投资估算 | 第83-8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附录B 落粉尘和造型粉尘的X-ray衍射结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