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林业与木工机械领域的人机工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 | 第19-28页 |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人机系统 | 第20-21页 |
·人机界面 | 第21-28页 |
·国内外人机界面的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人机界面设计方法 | 第23页 |
·人的失误与人机界面设计的关系 | 第23-25页 |
·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 | 第25-27页 |
·木工宽带砂光机的人机界面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砂光机调节操作界面的优化 | 第28-48页 |
·砂光机调节操作界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操作界面的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砂光机调节旋钮的操作扭矩测试系统研制 | 第30-36页 |
·操作扭矩测试系统构成 | 第30页 |
·扭矩测试软件结构流程 | 第30-31页 |
·调节旋钮扭矩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数据采集卡PCL-818 L的使用分析 | 第31-32页 |
·使用数据采集卡PCL-818 L必须考虑的因素 | 第32-33页 |
·实验台的设计与制造 | 第33-34页 |
·实验用旋钮的设计制造 | 第34-35页 |
·测试软件的编写 | 第35-36页 |
·调节旋钮扭矩测试实验设计 | 第36-38页 |
·实验材料与被测人员 | 第36-37页 |
·实验因素、水平与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8-44页 |
·旋钮形状和直径对最大操作扭矩的影响分析 | 第38-43页 |
·旋钮安装高度和站立位置对最大操作扭矩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调节操作界面的优化与评价 | 第44-47页 |
·调节操作界面的优化 | 第44-45页 |
·调节操作界面的评价因素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砂光机显示/控制界面优化研究 | 第48-67页 |
·砂光机显示/控制界面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显示面板元件布局存在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 第49页 |
·控制面板元件布局存在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 第49-50页 |
·显示/控制面板整体系统匹配方面存在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 第50页 |
·显示/控制界面设计的人机工程一般原则 | 第50-52页 |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 | 第52-53页 |
·砂光机显示元件与显示面板空间布局的人机工程优化 | 第53-57页 |
·显示元件与显示面板空间布局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53-54页 |
·显示元件布局优化设计 | 第54-57页 |
·砂光机控制元件与控制面板空间布局的人机工程学优化 | 第57-60页 |
·控制元件与控制面板空间布局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57页 |
·控制元件布局优化设计 | 第57-60页 |
·砂光机控制台几何尺度的人机工程学优化 | 第60-64页 |
·控制台人机工程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60-62页 |
·控制台尺度优化设计 | 第62-64页 |
·显示元件与控制元件相合性分析与匹配 | 第64页 |
·显示/控制界面整体优化评价因素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砂光机噪声及噪声界面优化与评价研究 | 第67-89页 |
·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 | 第67-69页 |
·噪声听力保护标准 | 第69-70页 |
·砂光机噪声界面 | 第70页 |
·砂光机噪声及其对作业者心理负荷的影响 | 第70-86页 |
·主要噪声测试与声源分析 | 第70-75页 |
·测试系统 | 第71页 |
·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71-72页 |
·实验条件 | 第72-73页 |
·测量位置示意图 | 第73页 |
·测试结果 | 第73-75页 |
·声压级等高线图 | 第75-76页 |
·测试位置和测量点分布 | 第75页 |
·噪声测试结果 | 第75-76页 |
·声压级等高线绘制 | 第76-81页 |
·噪声衰减理论及其应用 | 第76-78页 |
·测试软件的编写 | 第78-80页 |
·绘制声压级等高线 | 第80-81页 |
·砂光机噪声对作业者心理负荷的影响 | 第81-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6页 |
·砂光机噪声界面的分析与优化 | 第86-87页 |
·砂光机噪声界面的评价因素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砂光机人机界面的评价 | 第89-114页 |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第89-94页 |
·模糊集合 | 第89-91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91-93页 |
·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的选取 | 第93-94页 |
·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94-100页 |
·建立模型 | 第94-96页 |
·评判模型的结构 | 第96-97页 |
·构建评判模型的指标体系 | 第97-98页 |
·评价指标计算 | 第98-100页 |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100-103页 |
·评价指标参数的确定 | 第103-106页 |
·显示/控制界面评价指标参数 | 第103-105页 |
·定厚调节旋钮界面评价指标参数 | 第105页 |
·噪声界面评价指标参数 | 第105-106页 |
·人机界面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系统软件开发 | 第106-109页 |
·实例 | 第109-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个人简介 | 第126-127页 |
导师简介 | 第127-128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