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银行面对的企业重组现状 | 第9-15页 |
第一节 我国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企业资产重组的成因、目的 | 第9-12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重组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方式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企业重组对银行债权安全的影响 | 第15-29页 |
第一节 企业资产重组往往意味着银行债务的悬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企业关联方交易对企业重组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出现示范效应 | 第19-21页 |
第四节 行政干预的企业重组效果 | 第21-23页 |
第五节 中介机构审计、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六节 银行现行的管理体制、技术手段和人才的差距 | 第25-27页 |
第七节 “郑百文”重组模式的普遍化值得银行关注和研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企业重组过程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外部环境要求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国家有关法律尽快出台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改革银行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银行监管手段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尽快建立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的采信体系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加强和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公会的行业管理作用 | 第34-35页 |
第五节 银行的混业经营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关联企业的统一授信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银行内部风险贷款的定价体系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充分发挥银行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主导企业的重组行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重组数据的可靠性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尽快建立符合债权人利益的财务分析体系 | 第43-44页 |
第六节 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人才体系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