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5页 |
一、 知识分子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 论文的写作难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 | 第15-40页 |
第一节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 | 第15-21页 |
一、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不同探索和尝试 | 第15-18页 |
二、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特征和知识分子问题的启示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21-28页 |
一、 从一大到八七会议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21-23页 |
二、 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23-26页 |
三、 从遵义会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道路 | 第28-40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 第28-31页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主要发展道路 | 第31-40页 |
第二章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知识分子问题 | 第40-66页 |
第一节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40-54页 |
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40-44页 |
二、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44-48页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48-52页 |
四、 从粉碎“四人帮”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52-54页 |
第二节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 第54-59页 |
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知识分子对经济技术发展的贡献 | 第54-56页 |
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知识分子对政治建设的贡献 | 第56-58页 |
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知识分子对文化建设的贡献 | 第58-59页 |
第三节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 第59-66页 |
一、 必须从经济地位出发而不能简单地只从思想出发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并且要着重根据现实表现正确估量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 第59-61页 |
二、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的关系,而不能把知识分子排斥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之外 | 第61-63页 |
三、 必须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不能以思想批判和政治斗争的手段解决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学术问题 | 第63-64页 |
四、 搞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依靠知识、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 | 第66-77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领导下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形成 | 第66-72页 |
一、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第66-68页 |
二、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第68-70页 |
三、 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 | 第70-72页 |
第二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 第72-77页 |
一、 丰富和发展“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72-73页 |
二、 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 第73-74页 |
三、 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第74页 |
四、 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全面的论述 | 第74-75页 |
五、 制定了“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新方针 | 第75-76页 |
六、 揭示了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方针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变化 | 第77-105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数量规模和素质结构 | 第77-80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规模 | 第77-78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素质结构 | 第78-80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 | 第80-84页 |
一、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必然性 | 第80-81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状况 | 第81-84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阶层结构 | 第84-91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阶层结构的状况 | 第84-90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阶层结构变化的特点 | 第90-91页 |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收入状况 | 第91-98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收入从“脑体倒挂”到“脑体正挂”的转变 | 第91-95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阶层内部的收入差距 | 第95-98页 |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 第98-105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状况 | 第99-102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 | 第102-105页 |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若干思考 | 第105-114页 |
一、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认识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105-107页 |
二、 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 第107-108页 |
三、 改革知识分子领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 | 第108-109页 |
四、 促使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朝着自主、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 | 第109-110页 |
五、 加大对科研、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切实改善这些领域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 第110-112页 |
六、 有针对性地做好非公有制领域的知识分子工作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后记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