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13页 |
| ·试剂 | 第13页 |
| ·实验动物与分组 | 第13-14页 |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 ·动物分组 | 第13-14页 |
| ·偏头痛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14页 |
| ·大鼠颈静脉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含量的测定 | 第14-16页 |
| ·TXB_2含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 ·6-Keto-PGF_(1α)含量的测定 | 第15-1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17-21页 |
| ·一般行为学观察 | 第17页 |
| ·大鼠颈静脉血浆TXB_2含量的检测结果 | 第17-18页 |
| ·大鼠颈静脉血浆6-Keto-PGF_(1α)含量的检测结果 | 第18-19页 |
| ·大鼠颈静脉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比值变化 | 第19-21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21-26页 |
|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偏头痛大鼠模型的评价 | 第21页 |
|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21-23页 |
| ·TXB_2和6-Keto-PGF_(1α)在偏头痛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 第23-24页 |
|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模型颈静脉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26-27页 |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第七章 综述: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 | 第29-39页 |
| ·针刺治疗 | 第29-34页 |
| ·单纯针刺 | 第29-30页 |
| ·电针治疗 | 第30-31页 |
| ·头针治疗 | 第31页 |
| ·耳穴疗法 | 第31-32页 |
| ·穴位注射疗法 | 第32页 |
| ·刺血疗法 | 第32-33页 |
| ·其他疗法 | 第33-34页 |
| ·针刺治疗机理 | 第34-35页 |
| ·调整颅内血流 | 第34-35页 |
| ·对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血清镁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血流变学指数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血小板和血浆5-羟色胺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