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1 缘起 | 第5-6页 |
2 绍兴园林的发展背景 | 第6-17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 第6-12页 |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 | 第6-10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第10-12页 |
·绍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第12-16页 |
·绍兴的历史渊源 | 第12-13页 |
·绍兴的地理环境 | 第13-14页 |
·绍兴的文化积淀 | 第14-16页 |
·绍兴古典园林对国内外造园活动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绍兴园林发展过程分析 | 第17-26页 |
·绍兴园林的形成 | 第17-18页 |
·绍兴园林的转折期 | 第18-19页 |
·绍兴园林的兴盛时期 | 第19-22页 |
·绍兴园林的成熟时期 | 第22页 |
·绍兴园林的衰败时期 | 第22-23页 |
·绍兴新园林 | 第23-26页 |
4 绍兴古典园林的特点探讨 | 第26-41页 |
·绍兴园林的自然美 | 第27-32页 |
·别有风味的山水之美 | 第27-28页 |
·充满四时景观的花木之美 | 第28-30页 |
·天时之美 | 第30-32页 |
·绍兴古典园林的建筑美--与生活密切相关,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享受 | 第32-37页 |
·建筑与文学密切相关 | 第33-35页 |
·园林建筑布局自由、类型众多 | 第35-36页 |
·园林建筑造型轻巧、装修精致 | 第36-37页 |
·绍兴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第37-41页 |
·中国园林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37-38页 |
·外国园林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38页 |
·绍兴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第38-41页 |
5 绍兴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 | 第41-48页 |
·政府部门认识到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第42-46页 |
·保护历史传统街区,开发新的景观资源,使城市园林获得新的生命力 | 第42-43页 |
·认识到景观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针对城市景观的破坏,采取了弥补性的策略 | 第44-46页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探讨社会、自然、文化、经济统一的生态规划原则 | 第46-48页 |
·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考虑其生态效益; | 第46页 |
·尊重历史,保证恢复和保护历史风格,充分考虑现代游园要求 | 第46-47页 |
·见缝插绿,体现绍兴园林绿化的特点 | 第47-48页 |
·从功能出发,从文化氛围出发,增强了游人的参与性 | 第48页 |
6 绍兴市城市风景园林发展的探讨 | 第48-68页 |
·国外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概况 | 第48-51页 |
·美国“绿道网络”的规划 | 第48-49页 |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 | 第49-50页 |
·其他国家风景园林的建设与保护 | 第50-51页 |
·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发展现状 | 第51-54页 |
·国内城市园林绿化动态综述 | 第51-52页 |
·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 | 第52-53页 |
·我国园林设计与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绍兴城市风景园林发展策略的研究 | 第54-66页 |
·绍兴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作的概况 | 第54-58页 |
·现代园林的服务对象与内容的变化 | 第58-59页 |
·建立绿色生活网是21世纪绍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 第59页 |
·充分认识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 第59-63页 |
·正确认识构成园林环境的“硬质景观”,加强“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 | 第63-64页 |
·现代风景园林需要更多的自然景色而不是更多的人工建筑,要注意适当的扩大群体活动的空间 | 第64-65页 |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以城市生态平衡为基础 | 第65-66页 |
·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不能顾此失彼 | 第66-68页 |
·生态文化的产生 | 第66-67页 |
·生态园林的特征 | 第67页 |
·建立生态健全的城市,必须有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 第67-68页 |
7 结论 | 第68-70页 |
8 参考资料 | 第70-74页 |
Abstract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