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粘杆菌素体外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在内鸡体内的残留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1 酸粘杆菌素概述 | 第11页 |
| 2 硫酸粘杆菌素药效学研究 | 第11-16页 |
| ·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 ·构效分析 | 第12页 |
| ·抗菌作用 | 第12-13页 |
| ·抗菌机理 | 第13-14页 |
| ·内毒素结合作用机理 | 第14页 |
| ·耐药性 | 第14-15页 |
| ·不良反应 | 第15页 |
|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 | 第15页 |
| ·临床应用及开发 | 第15-16页 |
| 3 硫酸粘杆菌素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 第16页 |
| 4 硫酸粘杆菌素的毒理学研究 | 第16-17页 |
| ·急性毒性 | 第17页 |
| ·亚急性毒性 | 第17页 |
| ·慢性毒性 | 第17页 |
| ·特殊毒性 | 第17页 |
| ·其它 | 第17页 |
| 5 硫酸粘杆菌素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 第17-23页 |
| ·体外敏感性试验 | 第17-18页 |
| ·血清杀菌滴度 | 第18页 |
| ·离体杀菌作用 | 第18页 |
| ·在体杀菌作用 | 第18页 |
| ·抗生素后效应 | 第18-21页 |
| ·抗生素后效应期亚抑菌浓度效应 | 第21-22页 |
| ·抗生素后效应期白细胞效应 | 第22-23页 |
| ·杀菌动力学曲线 | 第23页 |
| 6 硫酸粘杆菌素的残留研究 | 第23-30页 |
| ·兽药残留现状 | 第23页 |
| ·兽药残留危害 | 第23-24页 |
| ·兽药残留控制原理 | 第24-25页 |
|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研究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30-59页 |
| 实验一 硫酸粘杆菌素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 第30-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药品 | 第30页 |
| ·试剂 | 第30页 |
| ·菌种 | 第30页 |
| ·试液配制 | 第30页 |
| ·仪器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2页 |
| ·抗菌活性测定 | 第31页 |
| ·细菌计数 | 第31页 |
| ·对数生长期细菌制备 | 第31页 |
| ·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测定 | 第31-32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对不同菌株PAE的测定 | 第31页 |
| ·药物作用时间对硫酸粘杆菌素PAE的影响 | 第31页 |
| ·药物作用浓度对硫酸粘杆菌素PAE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亚抑菌浓度效应的测定 | 第32页 |
| ·药物杀菌动力学曲线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2 结果 | 第32-42页 |
| ·硫酸粘杆菌素的抗菌活性 | 第32-33页 |
| ·硫酸粘杆菌素的体外PAE | 第33-39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对不同菌株的PAE | 第33-35页 |
| ·药物作用时间对硫酸粘杆菌素PAE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药物作用浓度对硫酸粘杆菌素PAE的影响 | 第36-39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的体外PASME | 第39-41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曲线 | 第41-42页 |
| 3 讨论 | 第42-46页 |
| ·硫酸粘杆菌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 第42页 |
| ·硫酸粘杆菌素的体外PAE | 第42-44页 |
| ·硫酸粘杆菌素的体外PASME | 第44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 | 第44-45页 |
| ·PAE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 第45-46页 |
| 4 结论 | 第46-47页 |
| 实验二 硫酸粘杆菌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研究 | 第47-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 ·材料 | 第47-48页 |
| ·动物 | 第4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7页 |
| ·仪器与其它 | 第47页 |
| ·溶液配制 | 第47-48页 |
| ·方法 | 第48-51页 |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48页 |
| ·样品采集 | 第48-49页 |
| ·肌肉样品采集 | 第48-49页 |
| ·肝脏样品采集 | 第49页 |
| ·肌肉及肝脏中硫酸粘杆菌素残留的检测 | 第49-50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空白肌肉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空白肝脏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肌肉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肝脏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49-5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 ·标准溶液长期贮存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0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50页 |
| ·肌肉中添加回收率试验 | 第50页 |
| ·肝脏中添加回收率试验 | 第50页 |
| ·肉鸡肌肉和肝脏中硫酸粘杆菌素药物残留的检测 | 第50页 |
| ·计算 | 第50-51页 |
|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 2 结果 | 第51-55页 |
| ·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51页 |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51-53页 |
| ·精密度测定 | 第5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3-54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 ·长期贮存试验 | 第53-54页 |
| ·添加回收率 | 第54-55页 |
| ·肝脏中硫酸粘杆菌素添加回收率 | 第54页 |
| ·肌肉中硫酸粘杆菌素添加回收率 | 第54-55页 |
| ·硫酸粘杆菌素在肌肉和肝脏中的残留检测 | 第55页 |
| 3 讨论 | 第55-58页 |
| ·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优化 | 第55-56页 |
| ·对硫酸粘杆菌素残留检测方法的评价 | 第56-57页 |
| ·对硫酸粘杆菌素在体内残留的评价 | 第57-58页 |
| 4 结论 | 第58-59页 |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